陈诚与胡适。(网络图片)
接上文:与刘伯温同地诞生 陈诚的传奇往事
1930年代中期,很多人对剿共军事为何劳师动众又旷日持久表示不解。1935年,在北平的一次宴会中,胡适也就此问陈诚,剿共“何以如是之难?”
庐山峨眉山训练团
位于江西的庐山自古以“神仙之庐”、“修炼之庐”得名,历代名流、高僧都在此留下过重要的历史印迹,李白题“青天削出金芙蓉”,“日照香炉生紫烟”。1930年代,陈诚依蒋中正指示在此举办军官训练团;1937年,蒋中正在庐山发表对日作战演讲。
庐山自古以“神仙之庐”得名,历代名流都在此留下过重要的历史印迹。(Pfctdayelise/wiki/CC BY-SA 2.5)
1930年代,对于该先安内还是先攘外的问题,国人普遍不清,其中包括大部分军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蒋委员长即揭示“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攘外必先安内,去腐乃能防蠹”,“剿匪戡乱,就是抗日御侮的初步,如果剿匪不能成功,抗日就没有基础。”
1933年7月,蒋中正指示在庐山举办军官训练团,以培养军官的“自信力、信任力与信仰力”,并要军官明白“目前最大最近的敌人,就是江西的赤匪”。训练科目有〈剿匪手本〉〈剿匪训练要旨〉〈战时政治工作〉〈民众组织〉等。
在训练中,陈诚任庐山军官训练团副团长,协助蒋中正,总共办训练团3期,训练学员3000余人,形成了剿匪的战略思想,为接下来第五次剿匪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庐山训练为接下来第五次剿匪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网络图片)
陈诚回忆,这3000多学员中,竟有70%不识字,但诸如“为什么剿共?为什么先剿共?敌我的短长何在?”这类问题,经过反复说,他们不仅可以理解,还表示欢迎接受,达到了“听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的效果。这3000多学员返回部队,使部队精神焕然一新,战斗意志旺盛起来。相比之下,江西共军成了乌合之众,第五次围剿方得克奏肤功。
1934年暑期,陈诚依指示办庐山军官训练团3期,这是国民革命军队的一次基本建设,对未来抗战的准备,有着相当的影响。当年9月11日,蒋委员长为军官团亲讲大学之道:“我们大家都是天地父母所生,受了国家的教育,国民的供养,带了军队不是为个人的利益,也不是为任何一个人的工具,乃是为整个国家和民族来奋斗,以救亡复兴为职志。大家责任既然如此的重大,怎样可以不知道这个修己治人、成功立业的大学之道?”
1935年,陈诚再次筹划庐山暑期训练事宜,同时随蒋中正赴峨眉山创办峨眉山训练团。位于四川的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享有“峨眉天下秀”美誉。7月27日,蒋中正在此留诗:“步上峨眉顶,强消天下忧;逢寺思慈母,望儿感独游。”当年,峨眉山训练团筹办3期,训练军官千人左右。
1935年,陈诚随蒋中正赴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峨眉山创办峨眉山训练团。(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答胡适剿共不易问
1935年,在北平的一次宴会中,胡适问陈诚剿共“何以如是之难?”(网络图片)
1930年代中期,很多人对剿共军事为何劳师动众又旷日持久表示不解。1935年,在北平的一次宴会中,胡适也就此问陈诚,剿共“何以如是之难?”陈诚答复说:
“简单的说起来,诚如贵本家胡汉民先生所说:‘不是无能,就是不力’,但我以为天下事并不如此简单。民国二十年(1931)以前,我未参加剿匪,可以置而不论。自二十年我卒十八军入赣剿匪以来,直到现在,实际经过情形是这样的。二十年七月,匪车受我军压迫,已如釜底游魂,而石友三之乱作,匪军遂得苟延残喘。同年九月,国军再度进剿,十八军已克瑞金,而‘九一八’事变发生,剿匪军事因而停顿。二十二年(1933年)二月,再次大举进剿,会日寇侵据热河,进犯长城各口,国军北调者多,匪势乃益坐大。二十二年十月未次围剿开始,在此期间内忧外患,较为缓和,国军得以专心征剿,匪遂大溃。故剿匪军事之长期顿挫,实因内忧外患交乘迭至之所致。”
陈诚在回忆录中,谈及了在江西剿共时的惨烈见闻,并痛陈原因说:“江西人民初则怨我而迎共党,继而无不恨共党刺骨,但他们虽恨共党并不助我而助共党,因为他们怕共党,甚至连话也不敢和我们说。他们深深知道共党和我们的作法不同,人民帮了共党,被我军捉着,大不了治他一个人,如人民帮了我,被共党捉着,就要株连全家。这就是人民恨共党却还要助共党的理由。”
第五次围剿论功过
1933年9月,第五次围剿的前1个月,在克复黎川之役中,陈诚率部将占据黎川3年之久的共军击退,共军萧劲光伪第七军团仅战2日便退去。这不仅给第五次围剿开了一个胜利先声,更是一个战略上的成功,因黎川是赣闽两省交通孔道,国军占据此地可以截断赣闽两境共军之间的联络。
1933年10月,第五次围剿开始,剿共军组成东(蒋鼎文)、南(陈济棠)、西(何键)、北(顾祝同、陈诚),四路军。陈诚受命任北路军第三路军縂指挥,辖守备队、补充团、第三纵队(樊崧甫)、第五纵队(罗卓英)、第八纵队(周浑元),向黎川东南的德胜関、泰宁方面推进。作战目标一是堵截伪三(彭德怀)、七(萧劲光)军团,歼灭其实力,二是掩护东路军第二路军推进入闽。
12月10日,第三路军第五、八两纵队在黎川附近集结,共军伪三、五、七军团也已窜集德胜关附近,阻截第三路军前进。闽边德胜关之役于12日打响,第三路军发动攻击,15日攻克德胜关,俘敌500余名,毙敌千余,击毙伪第六师师长张锡龙,伪十三师几于全师覆没。残敌向泰宁退窜,第三路军加强封锁,彻底制止共军在闽赣两省流窜。掩护友军入闽任务也完满达成。
1934年1月21日,入闽第二、四、五路军在沙溪大捷,叛逆十九路军(蔡廷锴)余部通电拥护中央,闽变接近尾声,于是剿共军无须分心东顾。2月13日,陈诚任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兼第三路军总指挥,准备从南丰南下进攻共匪门户广昌。
3月14日,第五次围剿后的第一次大决战开始。共匪为保卫门户,于是集中伪一(林彪)、三(彭德怀)、五(董振堂)、九(罗炳辉)军团,全力与剿共军搏战。以往共军以埋伏突击为策略,这次在国军筑碉修路办法施行后完全施展不得,国军以往则是欲求敌决斗而不得,这次见其来攻,正中所怀。决战在大风雨中展开,国军全线迅捷出击,共军大溃。15日,第五纵队攻占白舍,赶筑南丰白舍段公路。4月初,该段公路与第三、八两纵队所筑德胜关、泰宁间封锁线完成,进取广昌条件成熟。
4月10日起,北路军步步向广昌进击,连克要隘多处,26日兵临广昌城下。22日起,共军首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等,组织“前方委员会”,亲临前线督战,扬言死守广昌。但国军军士气甚盛,所向无前,经过数日之激战,共军大败,受到钜创。28日,剿共军完全占领广昌城。
克复广昌之役胜利后,剿共军又克复建宁、石城。共军一面象征性抵抗,一面调集主力准备西窜。10月,北路军第六师占领宁都;11月,东路军第九师收复长汀,第三师收复会昌,第十师收复瑞金,至此,赣南共区不复存在。
第五次围剿,国军消灭赣南共区,图为共匪逃窜路线。(Guimard/wiki/CC BY-SA 3.0)
自1927年、1928年,毛泽东、朱德啸聚井冈山,到瑞金建都以来,共党发展迅速,赣南沦为共党巢穴已历时7年。陈诚自1931年率十八军入赣,也已4年。
期间,百姓深受共匪所害,稠密的人口数量锐减。剿共军几无日不与共军战斗于丛山峻岭中,牺牲谓之烈矣。
第五次进剿之役,剿共军奋勇决斗的精神惊天泣地。第三路军总指挥陈诚、副总指挥罗卓英为将士们写的祭文曰:“呜呼!戡乱救民,军人之责,况当赤匪猖狂之际,神州鼎沸之时,不有牺牲,冬簧能擒渠歼寇,而奠定复兴民族之始基。慨自群匪乱华,于兹八载,万民沦于沟壑,国家陷于倾危。……又兼废弃纲常,推翻礼教,竟将五千年中国文化,摧毁靡遗。呜呼!……此革命领袖之所以躬亲督剿。……因是五次进剿之役,惊天泣地,奋勇决斗,有我无匪,有匪无我,牺牲之烈,洵教鬼哭而神悲。”
一副挽牺牲将士的挽联让人感动悲泣:“战东陂以还,倡庐山之训,二三年内曰礼曰义曰廉曰耻,另倡生活,迄今风气日新,人心丕变,卒克削平祸乱,最堪痛功成先死,赢两行清泪,博两字忠贞!”
“战东陂以还,倡庐山之训,二三年内曰礼曰义曰廉曰耻,另倡生活,迄今风气日新,人心丕变,卒克削平祸乱,最堪痛功成先死,赢两行清泪,博两字忠贞!”(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所谓“时也、命也、运也”,陈诚在回忆录中悲痛的说:“竭数年之力,糜钜万之饷,劳百万之师,以剿此一隅之共军,照理讲,是应当草剃禽猕,根株断尽的了。殊不料我们于攻下石城之后,共党竟开始突围,其中渠魁如朱、毛等,尽皆漏网,遂使九仞之功,亏于一篑。这让我们当时剿共有责的人,眞不知应何以自处!”
(未完待续)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