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若问我最喜欢的古代文人,我会不假思索的回答:陶渊明和苏东坡。记得儿时古韵初尝,最早背得的词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最早学习的古文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看到大海的波澜壮阔而吟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时胸中的豪迈之感;也还记得初读《桃花源记》时心中勾勒出的人间圣地“桃花源”的景象;每当佳节来临,对亲友的思念常常使我不能自已,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便是我对亲友最真挚的祝愿与对自己最好的安慰;而当我久久被尘世喧嚣搅扰,渴望田园般的生活时,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图景便在我脑海中浮现……
东晋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名潜,字符亮,别号五柳先生,是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他的诗歌散文自然古朴,意境深远。
年少时的陶渊明有着“大济苍生”的志向,他凭借着自己的才识谋得了一个官职。但时值动乱年代,他的满腔抱负无法实现。入仕后的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不食官场中的“嗟来之食”。他品性高洁,看不惯官场的腐败。虽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但因生活所迫,很多年他一直过着半仕半隐的生活。
孔子曾说过:“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终于在“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后,陶渊明决定罢官并“归园田居”--躬耕自资,安贫乐道。出仕后的陶渊明虽无法做到“达则兼济天下”,却做到了“穷则独善其身”。他的隐居生活虽然清苦,却也恬淡自得--饮酒赋诗,抚琴读书。最终,他在“心宁形释,与万化冥合”中寻到了精神上的宁静与自由,了悟了人生的真谛-返本归真。
北宋才子苏东坡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作品常给人以豪迈、洒脱、豁达之感。在参透了人生的跌宕起伏皆有因缘后,东坡的作品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二十一岁的苏轼凭借一联博得主考官欧阳修的青睐,考取当年的第二名,从此步入仕途。他曾任密州知州、徐州太守和湖州太守,政绩卓著。后来,苏轼因不赞成王安石变法,写了一些讽刺新法的诗歌和文章。反对派因此将他逮捕入狱,苏轼险些失去性命,这便是“乌台诗案”。苏轼出狱后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的物质生活虽然艰苦,但豁达的苏轼却能在精神生活上为自己找到乐趣。他在东坡上建了一座小屋,名曰“雪堂”;他自号“东坡居士”,并时常游赤壁、泛舟于江渚之上。
庆幸的是,政治上的失意不仅使东坡“动心忍性”,从而“增益其所不能”,也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正是在被贬黄州期间,他创作了千古名篇--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共计700余篇的文学作品。在经历仕途和生活的不顺遂后,东坡也已磨炼出修行人应有的达观:“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东坡与陶渊明的关系
从苏东坡的作品中可发现,他经常提及陶渊明。有诗为证:“地偏心远似陶潜”(《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远楼(栖)》),“不辞中路伺渊明”(《次韵答孙侔》)。作为后辈,苏东坡对陶渊明非常崇敬和仰慕,他的作品自然也受到了“陶诗”的影响和启发。他创作了124首“和陶诗”、10首《归去来集字》和1篇《和归去来兮辞》。从人生境遇来看,东坡也同样遭遇了仕途的坎坷,徘徊于“入仕与出仕”之间。不得不说,陶渊明的经历和对人生的体悟给予东坡很大的启发;而东坡也觉得,他与先人陶渊明的精神是相通的。他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除了文学和人生境遇方面的启发,了解陶渊明和苏轼作品的朋友不难发现,苏轼与陶渊明竟有很多共同的爱好。比如,他们同嗜酒,同爱文学创作,同躬耕自资却安贫乐道,更重要的是,他们皆为修炼之人。
东坡的祖父修道,父母信佛,他的好友佛印也是僧人。早年的他因受身边亲友的影响信佛,同时他也受着儒教的影响,作品多抒发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和主张。然在晚年,历经磨练的东坡转通道,见《庄子》叹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看透了官场,看淡了人生中的得失,东坡了悟了万事应顺其自然的道理--“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后赤壁赋》)。
而陶渊明本性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他辞官归隐后,更是喜欢“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值得一提的是,他能预知自己去世的时间,并在去世的前一天为自己写好了挽歌诗三首。若不是修行之人,恐怕他不能有这样的特异功能吧。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陶、苏二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与回归正体现了他们对“道”的追求,对“归真”的想往。
陶渊明田园诗意境。(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陶渊明与苏东坡既然有着如此多的共同点,那么他们到底有没有什么关系呢?苏轼在他的《江城子》中有这样一句:“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许多人将此句解读为东坡自比于陶渊明。在我看来,东坡很明显地道出了自己的前世就是陶渊明。600多年后,昔日的陶潜归来兮,转世为北宋的大文豪苏东坡。他和陶渊明一样,在看透官场和世俗后归隐田园,依旧躬耕。
后记
喜欢陶渊明和苏东坡,不仅因为他们的诗词散文意境优美、富有哲理,更因为他们有淡薄名利的生活态度、忘怀得失的心境、超然物外的豁达和正直高洁的人格。后人在欣赏和仰慕他们的同时也应记得,他们在文学上的成就其实得益于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真理的追求。正因为他们潜心修行才了悟了很多人生的哲理,并用文学形式表达出来启发世人。其实,中华文化自古以来都是修行的文化。
如果我此生有缘能与前世的渊明和东坡相识,唯愿能在田园间寻得一处似“雪堂”的“桃花源”,供他安心休憩,静心修炼,顺便帮他实现“一二知音,一处风景或一杯清茶,三两句会心之语,神思共游方外”的美好心愿罢。
責任编辑: 张云峰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