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是古圣先贤教导人们的道德规范,是影响甚广的道德启蒙读物。(图片来源:正见网)
《弟子规》,是以教导儿童伦理道德及基本礼节为主,内容浅白易懂,押韵顺口,对儿童正确行为的规范具体明确,有助于让孩子养成良好品德。
【原文】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循至。
【注释】
(1)房室:这里指读书做功课的房间。(2)清:洒扫整理。(3)净:干净。
(4)几:长方形的矮桌。(5)案:桌子。(6)洁:清净无垢。(7)笔:作字画的工具。(8)砚:磨墨的工具。(9)正:不偏。
(10)墨:书画用的黑色颜料。(11)磨:转动研磨。(12)偏:歪斜不正。(13)心:五脏之一,古人认为心为思想意念的主宰,所以有心想、心思的说法。此处作意念解。
(14)敬:慎重。(15)病:瑕疵、缺陷。
(16)列:排列、陈列。(17)典:重要的书籍。(18)籍:书本。(19)毕:终了。(20)还:放回。
(21)急:急迫的事。(22)卷:指书籍。(23)束:捆扎。(24)缺:缺少。(25)坏:毁损。(26)补:修整。
(27)圣书:圣是“博通事理”,博通事理的人所写的书就是圣书,多半是教人智、仁、圣、义、忠、和等六德之事。(28)屏:此处读作“丙”,排除的意思。(29)视:看也。
(30)敝:通蔽,障碍。(31)聪明:指耳目。耳可以听其声察其意,目可以明察事物,所以亦有智慧的意思。(32)心志:善良的本性与志节。
(33)暴:伤害的意思。(34)弃:放弃,舍而绝之。(35)贤:多才有善行的人称贤,次于圣者。(36)循:循序渐进。
【白话解说】
我们读书的房间要经常洒扫整理,墙壁要保持干干净净;大小书桌要清净无垢,桌子上的文房四宝要摆放整齐。
磨墨的时候要专心一意,不可把墨磨偏,磨偏了就是你心不在焉;写字时态度不够慎重,信笔涂鸦,就表示你的心性已经有了瑕疵。
书籍整理排列要有原则,放在一定的地方,不要随意更动;看过的书要放回原处,以方便日后再度取阅。虽然碰到紧急的事,也要把书籍整理好以后再离开;书卷有缺页或破损,要马上把它修补好,不然时间一久就会忘掉,修补也就困难多了。
不是博通事理的人所写的书,要摒弃它,不可阅读;因为这一类的书说理不清,用理不当,会遮蔽你的耳目,障碍你的智慧,破坏你善良的本性与志节,让你分不清是非曲直。但是,只要你不自以为是,自己伤害自己,不要自己放弃自己,那么圣贤的境界是可以一步一步循序到达的。
【参考故事】
斑鸠与猫头鹰的对话
有一只小斑鸠正在树丛中闲逛着,突然看到猫头鹰大哥匆匆的从眼前飞过,他觉得很奇怪,这个时候猫头鹰大哥为什么会出来活动呢?于是赶上前去问道:“猫头鹰大哥,你走得这样匆忙,要到那里去呀?”猫头鹰一看原来是小斑鸠,就停下来对小斑鸠说:“我要搬家啦!搬到东边去。”“为什么?”“因为大家都讨厌我的叫声,所以只好搬到东边去啦。”“如果你能够改变你的叫声,搬家也许是不错的办法,如果你没有办法改变你的叫声,那么你就是搬到了东边,他们还是会讨厌你的叫声,不是吗?”。
这个故事改编自东汉时代刘向所编的《说苑‧谈丛》。主要的意思是告诉我们不能改变不好的行为,无论到那里都不会受到欢迎的。而不好的行为,都是从小日积月累,一天一天养成的。
弟子规这个单元告诉我们如何养成正确的读书,写字的方法,读书、写字是学习圣贤道理的开始,也是立身的根本。虽然现在是电子时代,读书,写字的工具有了改变,但是整齐、清洁、专注、有序、慎思、明辨、有益身心还是不变的原则。有了好的开始,成功就离我们不远了。谨记《弟子规》中教给我们的为人处事的道理,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开始,养成良好的品德与生活习惯,发挥博爱的精神,勤于追求学问,则圣贤之路不远矣!
(完)
責任编辑: wendy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