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在杭州的方外之交、诗佛之缘给杭州历史人文留下了辉煌的篇章,宝贵的财富,这是杭州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绘图:志清/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
白居易是唐穆宗长庆二年(822)由中书舍人外放杭州刺史的,在杭州一任三年。杭州是江南都会,风景胜地,且有“东南佛国”之美誉,优美如画的湖山之间梵刹遍布,高僧辈出。佛缘深厚的白太守在杭州更是如鱼得水。
白居易游山览寺,广交名僧,品茗论禅,诗文酬唱,不亦乐乎。孤山、南山、灵隐、天竺、玉泉、龙井、凤凰山、云居山……,杭州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诗人游历的足迹以及千古传颂的诗篇。“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这一千古绝唱真切地表达了白居易对杭州的深深依恋。山水乐,方外交,诗佛缘,构成了他在杭州充满情趣与欢乐的生活图景。
白居易在杭州的方外之交、诗佛之缘给杭州历史人文留下了辉煌的篇章,宝贵的财富,这是杭州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下面让我们拣择其中的片断,与“诗僧”白学士一起分享山水乐,体味诗佛缘。
白居易喜赴杭州
白居易早就心仪杭州,接到赴杭州的任命,他是很喜悦的,也很感激皇上对他的垂顾。赴任途中,他有一首《长庆二年七月自中书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蓝溪》的诗写道“余杭乃名郡,郡郭临江汜。已想海门山,潮声来入耳。……闻有贤主人,而多好山水。……策马度蓝溪,胜游从此始。”可见他多么向往杭州的“好山水”。
那个年代交通不便,再加一路上朋友迎请,官员接待,沿途又游览山水风光,参访寺院僧人,到达杭州任上已是秋末冬初。他主管一大州郡,政务繁忙可想而知。新官上任,又岂敢掉以轻心,钟情山水的他一时竟无暇出游。而且是年冬天,杭州天气特别冷,使年近半百的他旧病复发,连州务难免也有所影响,游访更是难以成行。他身心疲惫,又一次切身体会到“人生无常”的真实不虚,在《晚岁》诗中他无奈而不安地喟叹“病难施郡政,老未答君恩”,内心深处不由发出“惹愁谙世网,治苦赖空门”的感慨。
白居易的好友道林
第二年春天,白居易的身体好转起来,杭州春天的景色更是迷人,乃游览的好时光。新太守经过一冬的艰苦努力,郡务也基本理顺了。于是他忙里偷闲带了一些人,出去踏春赏景,游山访僧,雅兴大发。他首先想到的是老朋友道林和尚。
道林,字圆修,杭州人,九岁出家,乃唐代著名禅僧,属禅宗旁支牛头法融(禅宗四祖道信的弟子,与五祖弘忍为同门师兄弟)的法统,余杭径山寺开山祖师道钦的弟子。在道林去长安参访期间,白居易即与其有所交往,颇为投契。
道林返杭后,先住孤山永福寺,后在秦望山凤林寺前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搭建的巢窝中栖居达四十年,旁有喜鹊筑巢并居而相安无事,因此人称“鸟窠禅师”。
两人别后重逢,自然十分高兴。白居易向其参礼请教佛法,禅师的回答既平常又深蕴禅机佛理,遂成禅宗一段著名公案与人文佳话。
太守关切地说:“禅师住处甚危险。”禅师却说:“太守危险尤甚。”太守不解:“弟子位镇江山,何险之有?”禅师答曰:“薪(一作心)火相交,识性(一作浪)不停,得非险乎?”太守若有所悟,是啊,业火煎迫,妄念不息,官场固然甚为险恶也,自己不就是因为京城官场派系倾轧,为避凶险而主动请求外放的吗?
太守心服,于是谘问佛法:“如何是佛法大意?”禅师答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太守接口:“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禅师曰:“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太守犹如遭当头棒喝,猛然有省,是啊,佛法没什么稀奇,真理是简单的,释迦世尊早就明确开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关键不在于言说,而是真正去落实啊!白居易于是恭恭敬敬作礼而退。
故事很平实,话语很平常,却包含着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永远值得人们不断地去咀嚼品味。以后两人多次往来,以诗文酬唱的形式,切磋佛理。白居易以弟子身份虚心请教,禅师也以诗文作佛事。
《景德传灯录》记载,一次白居易就浮生与梦幻的关系以诗向“鸟窠”问禅,诗曰:
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禅师阅后,应病与药,即和一诗以解粘去缚,诗云: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显然白居易还有分别心,未能悟透佛法真谛,道林和尚则扫荡一切分别,深契不二法门,原本去来一如,人生是梦,无有分别。
白居易经禅师指点,深获法益。他对禅师越加敬佩,此后两人交往愈深。白居易在《鸟窠和尚赞》中如是称扬禅师:
形羸骨瘦久修行,一衲麻衣称道情。曾结草庵倚碧树,天涯知有鸟窠名。
禅师的形象、气质、特点表达得十分传真,禅师是名闻天下的得道高僧,白居易对禅师的由衷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白居易孤山游居
去秦望山,到凤林寺,可以泛舟,可以陆行,可循北山而进,也可沿着白沙堤经孤山跨西泠桥而达。无论走那条线路,小巧玲珑,充满灵气的孤山不在脚下,也在眼中。孤山有多所寺院,永福寺(亦名广化寺)是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一座。它依山营造,殿堂错落有致,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琉璃结顶,极为庄严辉煌。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造访道林,就是踏着白沙堤,先畅游了孤山,观赏了永福寺,荡涤了身心,轻松愉快而去的。孤山离城不远,白太守疏浚西湖并整修了白沙堤,对白沙堤有着特殊的情感,许多次踏着白沙堤去孤山(他作为刺史,为官一任,体恤百姓,政绩卓著,尤其是他主持的包括整修白沙堤在内的西湖水利工程福泽黎庶,他还专门用通俗易懂的白文撰写《钱塘湖石记》,以晓喻后任和百姓爱护西湖、保护环境,深蕴着他的一片爱民慈心,这也是他依佛言教、行菩萨行的生动体现。百姓不忘太守的恩泽,为感谢纪念太守的功绩,将白沙堤称为“白公堤”,白堤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景色促使诗兴大增
诗人踏着白沙堤一路春行到孤山,面对赏心悦目、秀美迷人、生机勃勃的西湖春色,心情一下子轻松昂奋起来,政务的繁忙和官场的烦恼瞬间烟消云散,湖、山、堤、寺、亭、树木、花草、人马、燕莺……映入诗人的眼里与心中,他以独特的观赏审美能力,把它们有机组合成为一首传唱不绝的诗篇《钱塘湖春行》,诗曰: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孤山美景常使诗人流连忘返,有时要到夕阳西下时,才依依不舍返城。一次孤山雨后晚归,永福寺的琉璃金顶在夕阳与湖光的映照下金光明灭,与西湖、孤山等周边环境相映成趣,恍如蓬莱仙宫,诗人逢此美景,“恍若与神遇”,情不自禁“高声咏一篇”,于是留下了描绘孤山胜境壮观景象的千古绝唱: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归动桡出道场。卢桂子低山雨重,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淡荡空摇碧,楼殿参差倚夕阳。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水中央。
诗人爱此处山水之美与寺院环境之清幽,索性在孤山寺旁构建一阁,既方便与僧人的切磋交流,又可在此休憩习净。他还植竹于阁旁,名之为竹阁。白居易忙里偷闲幽居一宿或小住几日,静坐养生,参悟佛理,感到特别舒心惬意。他在《咏竹阁诗》中写道:
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阁间。
清虚当服药,幽独抵归山。
巧未能胜拙,忙应不及闲。
无劳别修道,只此是玄关。
后人曾在竹阁画白乐天像以作祭祀,后来又改成“四贤堂”,纪念与孤山有缘的四位历史名人。长庆四年,因穆宗驾崩敬宗继位,宫廷斗争中被奸相李逢吉挤出相位的诗人元稹在外放途中特地来杭会老朋友,两位至交携手同游孤山,见孤山寺内石壁上镌刻有《法华经》,元微之即兴书写《石壁法华经记》镶嵌其上,使之大为增色。孤山因白、元两位大诗人而声誉更隆。
(待续)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