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高宗赵构。(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冬,金兵第二次南下威胁北宋首都开封。因为金兵第一次南下时,康王赵构,就是未来的南宋高宗,曾以亲王身份在金营中短期为人质。所以这次,康王赵构不得不奉命出使金营求和。
赵构的随行人员中,有一位裨(pí)将(注:裨将就是副将的意思),此人很善于看相。他悄悄的对别人说:康王赵构“神观甚佳,此行必成大事”,中书舍人耿延禧、观察使高世则也都是善终之相,唯有资政殿学士王云“气貌甚恶,祸只在旦夕”。
赵构一行人到达磁州(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磁州的守臣宗泽力劝赵构:金人野心极大,千万不要赴金营求和。王云的态度则与宗泽完全相反,他主张赵构一定要去金营求和,并用性命担保金兵绝不会扣留康王赵构。赵构偏向王云,依然对出使金营求和抱有幻想。
磁州百姓反对求和,群情激愤,拦路截下赵构一行。人们认出了王云,激愤中王云竟被群众打死,赵构因此留了下来。不久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北宋灭亡,赵构成了侥幸未被俘虏的皇子,因此竟成为南宋第一位皇帝。《宋史》中对磁州事变评价道:“云不死,王必北行,议者以是验天命云”,至于中书舍人耿延禧、观察使高世则二位,一个病死,一个活到了南宋时期,都算善终。这个裨将为什么能说中几人未来的命运,就是因为命运是有神在安排,他只是通过看相术提前得知了一点神的安排罢了。
如果就王云之死思考的更深入一点,王云坚持求和主张,他不死,康王赵构必定被其劝说,北去金营求和,在当时北宋被金国灭亡的大势下那必然被扣留回不来了。赵构建立南宋的天命安排也会被破坏,所以王云的坚持就成了逆天而行,成了实现天意安排的绊脚石,从这个角度讲他的死的确是“验天命”。也许正是因为他的逆天,才导致其“气貌甚恶,祸只在旦夕”的面相。命运之中有定数也会有变数,如果王云改变观念,和宗泽一起劝赵构留下,不去金营求和,他就是在顺应天意,那么就可能改变将死的命运。
资料来源:《清波杂志》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