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冲突离异 对孩子情绪人格影响大(图)
父母冲突离异,对孩子情绪人格影响大。(图片来源:Adobestock)
爸妈情感冲突、离异对孩子情绪及人格的影响…
韩剧《夫妇的世界》收视持续高升,剧情更是高潮迭起。剧中的俊英在小学六年级阶段,目睹自己的爸爸出轨不忠、对妈妈施暴、父母的离婚让俊英内心伤痕累累,内心从负罪感、背叛感、愤怒感逐渐崩溃,导致偷窃行为、翘课、彻夜不归、打架、顶撞长辈,成为了这场离婚大战中最受伤的人。谘商心理师林萃芬提到,青少年外显的侵害破坏行为,其实是内隐“低自尊习惯”的补偿反应,当内心强烈“自我贬抑”与“犯罪行为”产生稳定的连结之后,就会启动一连串的“犯罪行为”,以减轻内在强烈的自我贬抑感觉。
爸妈的感情和不和睦,家庭气氛温不温暖,或多或少都会对孩子的情绪习惯、人格特质产生影响。譬如说,家人之间常常发生严重冲突,大声互骂,总是为了金钱点燃战火,长期以往就可能会导致孩子忧郁情绪,反社会的行为习惯也可能比较多。持续不断的家庭冲突,无论是言语争执或是肢体暴力,都可能让孩子在跟兄弟姊妹、同学朋友互动的时候有较多敌对、侵略的状况。还有经常处于爸妈婚姻冲突中的孩子,也很容易出现调适不良的状况,像是陷入沮丧、焦虑的情绪中,或是有外显的行为问题,同时也会降低行为的成熟度,无形中更减损了亲子关系的品质。
另一个常见的状况是,如果爸妈离异的过程中引发大量的冲突与情绪风暴,孩子在情绪上比较容易感受到焦虑、愤怒或是沮丧,人生的旅途中较容易陷入忧郁、孤单、无助、羞辱、自贬、罪恶感中。在情感上则容易产生矛盾、被忽略的感受。在行为上会不知何去何从,有的孩子会出现逃避行为,也有可能会变得爱发牢骚、爱反抗,对人没有礼貌,或是对父母无言的抗议。
●离婚过程降低对孩子的冲击
当父母处在敌对和冲突的关系中,如果又分开居住两地,会让孩子有“夹在中间”的感觉,让孩子处于高度压力不仅很容易导致孩子适应不良,更会造成心灵创伤。所以,即使察觉双方个性不合,不得不离婚,最好还是透过婚姻谘商的历程和平理性的分开。离婚后虽然夫妻关系结束,但父母关系仍持续合作,想要降低对孩子的心理冲击,最重要的是双方都以孩子的需求为中心,清楚而坚定的让孩子了解:“爸爸妈妈对你的爱不会改变。”
“爱的保证”能够让孩子放心:“爸爸妈妈不会因为分开,而忽略、减少对你的爱,我们依然会在你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果孩子认为是自己造成爸妈离婚的,更需要让孩子知道:“不是因为你的关系。”可以说明:“爸爸妈妈有努力过,可是有些地方无法克服,才会选择分开。”
由于父母离婚后孩子需要调适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所以,爸爸妈妈最好讨论出一个让孩子经历最少变动的方案,倘若离婚后孩子要跟着转变生活环境、主要照顾者、转学离开原本的同学老师,让孩子同时经历多重失落的事物,就可能超过孩子心灵的负荷范围。
尽可能让孩子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变动,不确定感会引发高度焦虑,清楚明白每个变动,有助于孩子降低焦虑感。有些爸爸或妈妈为了降低自己的罪恶感,会想要隐瞒父母离婚的事实,这种做法很容易让孩子遭受二度伤害,破坏对人的信任感。
●爸妈离婚后要观察孩子的五大适应状况
爸妈离婚之后,对年龄越小的孩子影响越大,不但会出现明显的痛苦情绪,也比较容易有罪恶感,觉得爸妈离婚是自己造成的。假如孩子的个性比较执拗,爸妈离婚的冲击就更大了,他们有可能会出现反复无常的行为,不断激怒照顾者,会比个性随和的孩子需要更长期的调适。但即使孩子了解爸妈离婚的原因,情绪没有那么痛苦,父母还是要观察孩子的适应状况:
第一、有没有情绪压力?
第二、有没有隐藏性的心理创伤?
第三、表达情感是顺畅还是有阻碍?
第四、进入青春期有没有学习困难或是心理苦恼的状况?
第五、对婚姻有没有危机意识,担心自己的婚姻会不幸福?
身为谘商心理师,每每觉察孩子对父母长辈的憎恨情绪时,都希望可以即时疏导,越早疏通越好,可是事实往往不尽如人意,父母长辈常会轻忽孩子的憎恨情绪,或是合理化孩子的攻击行为,或是以暴制暴用更高压的管教方式纠正孩子的憎恨情绪,结果导致恶性循环。当孩子对父母的依附需求最弱的时候,就是他们最会反抗父母的时候;当孩子跟父母心理距离最远的时候,就是他们最不接受父母控制的时候。
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若是常常用语言威胁孩子,管教非常严厉却又缺乏时间督导,很少花时间陪伴孩子,也没有花心思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亲子之间的依附情感薄弱,无形中养成孩子反社会人格倾向。如果父母的养育方式一致,都是以“子女为中心”,不采用嫌恶性的管教技巧,孩子反而容易养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较不会形成反社会人格习惯。此外,参加有建设性的团体活动,例如自我肯定团体、人际沟通团体,都能增加沟通胆量,提升良好的自尊习惯。
本文整理、节录自林萃芬《从习惯洞察人心》一书,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由时报文化授权转载,欲阅读完整作品,欢迎参考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