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是心非:中国央行放水再创历史(图片来源:Adobe stock/Scanrail)
【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2020年10月16日讯】10月14日,中国央行公布了一组社会融资、新增信贷以及M2等一组非常重要的货币数据,全部都是满血复活暴涨的架势,在市场上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更让人吃惊的是,央行表态允许宏观杠杆率阶段上升,意思就是说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给市场主体借钱,鼓励发放贷款。可以说,这个表态和之前要降杆杆、控制金融风险的表态完全是背道而驰的。毕竟,在当前中国宏观杠杆率独步全球的情况下,在家庭债务压力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作为货币的掌门人央行在公开鼓励加大宏观杠杆,可以说就是非同寻常的事。
我们就先来看下公布的这一组数据,做一个深度分析。
10月14日,2020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出炉。据央行披露,初步统计,2020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9.6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01万亿元。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0.07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2个和2.8个百分点,宽信用仍在持续;9月新增社融3.4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630亿元,增幅接近30%。
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下社会融资这个概念的基本知识,这对于我们理解中国货币的扩张过程和原理有好处。
社会融资,主要是指实体经济(境内非金融企业和住户)从金融体系获得资金的活动。这里的金融体系为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
社会融资简单说就是境内的企业和个人从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借的钱。社会融资规模与M2分别代表了金融体系的资产方和负债方,社会融资规模从金融机构资产方进行统计,而M2从负债方进行统计。社会融资规模统计的是整个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而M2仅从存款性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信用社和财务公司)进行统计。两者其实数量大体上是相当的,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两者从不同方面反应了货币政策传导的过程,相互补充、相互印证。
社会融资数据大幅飙升,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6.69万亿元,接近2019年全年16.88万亿元的水平,比上年同期多增2.79万亿元。这也是之前说的,李克强要求银行让利,大家对实体企业的支持,其实就是为企业在摊派发放贷款。至于这些企业将拿到的去炒股还是炒房,那不是银行关心的事。
第二个原因是,实体经济从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获得的直接融资大幅度增加,前三季度企业的债券净融资是4.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了1.65万亿元。企业的境内股票融资是6099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756亿元。也就是说在疫情冲击下,这些企业除了贷款之外,还大量发行债券融资,或者从股票市场圈钱。
这两个原因导致今年前9个月社会融资同比增加13.5%。大家不要觉得才13.5%不多。要知道,这是在经济前三季度整体下降情况下的融资总额。社融就相当于借债啊,正常情况下社融增加13.5%,GDP应该增加13.5%才对。而现在GDP是负增长,可以看出这些融资的使用效率是非常低的,没有用在提升经济增长的正道上。
除了社融,新增信贷也是刚刚公布的非常重要的数据,新增信贷是社融中的一部分。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69.37万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6.26万亿元,同比多增2.63万亿元。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9万亿元,同比多增2047亿元。
受疫情导致的逆周期调节政策影响,今年信贷扩张速度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加快。居民部门贷款和企业中长期贷款皆同比增长,显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然较为旺盛,同时也反映央行挂在嘴边的“稳健”货币政策并不稳健,放水还在继续。
导致老百姓大量借款的主要是国家鼓励消费的托底政策,比如汽车等限额以上消费领域的销售情况比较好,同时南方的一些城市被压抑的购房需求释放,房贷增加。汽车和住房的刚需释放,这是居民杠杆增加的主要因素。就是说即便是在疫情这样冲击经济的情势下,中国人对未来仍保持乐观,继续借钱消费,还在加杠杆,借债裸奔,完全是一幅不怕死的架势。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