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pan的原意是漆器,也是西方对日本的称呼,日本人则喜欢用日语发音Nihon来称呼自己的国家,意为“日出之国”、“太阳升起的地方”。(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日本(Japan)是日本国的简称。Japan的原意是漆器,也是西方对日本的称呼。日本人则喜欢日语发音,使用英文Nippon或Nihon来称呼自己的国家,意为“日出之国”、“太阳升起的地方”。
“日本”二字作为国名,最早出现于按中国史书编纂方法而成的日本古籍《日本书纪》一书。经过大化革新,日本建立起以天皇制为核心的律令制国家体制,将国名正式确定为日本国。这一称号迄今已经使用了1300多年。关于日本国名由来,还有多种传说,有的说起源于河流,也有的说是源于火山,还有的说与日本和歌的枕词有关。根据《古事记》,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是在2月11日即位的,于是这天就被定为日本的建国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此节日无历史根据而被废止,但是1967年后又重新恢复,并一直持续到今天。
很早以前,日本就与古代的朝鲜和中国有了交往。古代中国人认为日本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故常以“扶桑”来表示,《淮南子》中就有“日朝发扶桑,入于落棠”语句。日本最初的文明实际上起源于中国文明,中国古代典籍中很早就有了关于日本的记载。战国时代,中国最早称日本为“倭”,如古地理书《山海经・海内北经》说:“盖国在矩燕南、倭北、倭属燕。”这说明当时中国人仅知道日本的地理方位。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地理志》才明白地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另据范晔《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后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
自西晋时期陈寿在《三国志》中为倭立传以来,《宋书》、《南齐书》、《梁书》、《南史》、《北史》、《隋书》一直称日本为“倭”,皆为其列传;至唐代,中国始称“倭”为“日本”。《旧唐书・东夷传》中将“倭”与“日本”分列并叙,还对改称日本作了说明:“以其国在日边,故以日本为名。”“使者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旧唐书・日本国传》载明:“或曰,倭国自恶其名不雅,改为日本。”关于这一点,《隋书・倭国传》中也有记载:607年倭国派遣小野妹子使隋,国书上写着:“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表明即由过去自称倭王改称“日出处天子”,体现了国名向“日本”演变的事实。因而,《新唐书・东夷传》则单叙“日本”,不再有“倭”的名目。另外,东夷、海东、东洋、东瀛、蓬莱、瀛洲、蓬瀛等称呼散见于中国典籍之中。
在海路交通落后的古代,日本处于一种相对隔绝的状态,所以日本社会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其文化发展更是如此。日本现存最早的刻字是五六世纪刻在腰刀和镜子上的。
根据考古发现,公元1~2世纪日本国家初具雏形,“邪马台”大女王国是日本列岛上最早的国家,它控制着北九州和关东地方。约3世纪末,以大和(今奈良)为中心的畿内地区兴起了一个大国,并在四五世纪之交基本上统一日本。由于它位于大和地区,常以“大和”为其代称,大和民族便由此而来。今天,大和民族占日本总人口的99%以上,多信奉神道教,其余为阿伊努人、朝鲜人、华人等。
随着大和国政权的巩固,日本派往中国的使节愈来愈多,他们深受中国文化的浸润,并促进了古代中日关系的发展。646年,日本仿效隋唐制度进行大化革新,吸收了很多中国文化的成分——汉字、政府组织、国家制度、建筑和艺术的风格、哲学和宗教的体系等。这样,日本确立了以天皇为绝对君主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由于天皇国家不能再以地方的大和为国号,于是根据中国的“日之所出”把国号定为日本,所以后来的《日本书纪》直接使用了“日本”这一国名。
- 关键字搜索:
- 日本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