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川军徒步行军开赴抗日前线。
据有关资料,1937~1945年的八年抗战期间,四川省先后有6个集团军、另加2个军1个独立旅出川抗战,四川青壮年参战总人数超过300万,占全中国抗日军队总数的五分之一,阵亡将士亦居全国之冠。因此,民间一直流传着“无川不成军”这句话,说的就是川军对于国民革命军的重要性和保家卫国的可贵贡献。在各路川军中,最优秀的第二十军当可入选国军抗日剿共王牌军前20名之列。
第二十军代表人物:杨森、杨汉域、杨干才
在国民革命军(国军)中,四川省地方军俗称“川军”。在各路川军中,第二十军是最早投诚蒋介石革命阵营参加北伐的部队。1926年10月,蒋介石统帅北伐国军攻占湖北武汉后,北洋四川省长杨森率所部川军弃暗投明,投诚归附广东国民政府,被委任为第二十军军长兼川鄂边防司令。1927年,蒋介石“4・12”清党反共并创立南京国民政府后,杨森奉命率第二十军讨伐联俄亲共的汪精卫武汉政府。
第二十军前后两任抗日剿共军长杨森、杨干才(右)是大宋“杨家将”后代。
第二十军有不少杨森同宗的子侄和四川广安人,被称为“杨家将、广安兵”。杨森曾说:“我们杨家是大宋朝杨继业的后代,是‘杨家将’的继承人,历朝历代,祖祖辈辈忠勇报国!”
1933年10月至1935年期间,中共红军流窜逃入四川,杨森率第二十军围追堵截中共红军,积极作战。此后,第二十军正式编入国民政府军辖制,杨森仍任军长,下辖2个师,每师辖两旅,每旅辖两团。杨汉域任第133师师长,杨汉忠任第135师师长,杨干才任副师长兼第5旅旅长。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杨森电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蒋委员长,主动请缨,要求将他率领的二十军编入战斗序列,到最前线去抗日作战。9月1日,杨森率身穿短裤、脚穿草鞋、手握“老套筒”步枪的第二十军士兵,从贵州徒步出发,经过41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在10月12日到达上海前线,成为最早到达淞沪战场的川军。
在淞沪战场,杨森指挥第二十军官兵,以劣势武器装备顽强抗击拥有飞机、大炮、坦克、火焰喷射器等武器的日军。二十军坚守上海陈家行,全军伤亡惨重。804团奉命收复失掉的阵地。团长向文彬率部当夜恶战,夺回了阵地,但全团官兵,营长只剩彭焕文1人,连排长非伤即死,无一幸免,排长剩下4个,士兵只剩120余人。最后,连军部特务连也拉上火线。全连在连长张文治带领下,在战壕里齐唱岳飞《满江红》后,英勇发起反冲锋,终将敌军打退。杨森的侄儿杨干才率第5旅两团兵力在大旗镇、蕴藻浜一带,与日军苦战数昼夜。敌人多次进攻,均未能突破杨干才的防线。杨汉忠率135师在蕴藻浜、顿悟寺、陈家行一带进入一线阵地,与日军反复争夺阵地,杨汉忠死力督战,被日军子弹洞穿腿部,裹伤再战。杨森的另一侄儿杨汉域率133师在老人桥、谈家头、池后宅、战头桥一线抗击日军7天之久,伤亡7000余官兵,仍然坚持到国军王牌桂军第48军赶来接防。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