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五月初五的端午节,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是为了纪念高士屈原。(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端午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史书上最早的记载是《荆楚岁时记》,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所以五月初五被称为为“端阳节”,俗称端午节,在民间它还有天中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称呼。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著名诗人屈原在黄历五月初五抱石跳汨罗江自尽,从此以后,每年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来纪念高士屈原。
端午节吃粽子是一个传统习俗,每年五月初,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花色品种也很多。从馅料看,有枣、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朝鲜、日本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都非常流行。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端午节”是一个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民俗节日,它走过了浩瀚历史的烟云,传承着一种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文化气息。高士屈原爱国忧民的情怀,忠心保国的意志与他“可与日月争光”的高尚人格,使他在中国历史上千古流芳。他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一部部文学瑰宝在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如日月辉映,流光溢彩。他呼喊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将永远启迪着后人不忘初心,探寻返本归真的终极大道。
人品高洁如兰 英灵清香幽远
据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高士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年的此日都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
另有史料记载,屈原投汨罗江之后,楚国当地的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讬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由此可见,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都与纪念屈原有关,唐代文秀在《端午》诗中说:“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在中华文化史上,最早欣赏兰花的是高士屈原。他在诗中写道:“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纫秋兰兮以为佩”,揭开了把兰花与道德高尚的人并列的序幕。他具有兰花的品格,清正廉明,正直不屈,他写下了千古传诵的《离骚》,使闻者伤心,听者落泪。
后世为祭奠屈原设立的屈原祠。(手绘插画:Winnie Wang/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