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专业音乐演奏家,袁于茜有着“超尘绝俗”的平静与智慧。
自2007年起至2019年,每年春暖花开之际,美国“神韵艺术团”都会带着全新一套节目造访台湾;2016年至2019年,每年秋高气爽之时,“神韵交响乐团”则会带着神韵原创音乐莅临宝岛,让台湾观众沉醉在视觉、听觉、心灵的飨宴之中。
台湾和神韵艺术团的缘分无比深厚。在神韵每年的全球巡演中,台湾无疑是美国以外,演出场次最多的国家,13年来总计演出486场;因为神韵的到来,台湾人也掀起了一股每年看秀的风潮。
从另一角度来看,神韵这个以海外华人为主体的表演团体,其中也有不少成员来自台湾。台湾人沐浴着神韵的春风,同样也孕育着艺术的种子回馈给神韵,分享着神韵逐年成长的喜悦。
神韵大提琴首席来自台湾
神韵官网今年新开辟的“神韵作品”栏目中,推出了多元丰富的影音作品,以抚慰广大粉丝在疫情下无法亲眼观赏神韵演出的遗憾,除了舞蹈演出外,也有不少交响乐作品。令人惊喜的是,7月17日发布的一支大提琴协奏曲作品──〈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第104号〉,其中的大提琴独奏家就是来自台湾的袁于茜。
德沃夏克(Antonín Dvořák,又译德弗札克)的这首作品,配器丰富、层层有序,对大提琴独奏而言,不乏炫技的部分,三个乐章同等长度也很考验演出者的体力。对于袁于茜的诠释,有观众给予“出神入化”的评价。
谈及如何掌握这首浪漫又兼具恢宏气势的大提琴名曲,袁于茜表示,除了做足功课,了解作曲家的生平及其创作这首作品时的生活与心境外,她有着与众不同的体悟:“在录音的时候,我的整个思维进到了这首曲子里面,头脑里没有任何其他的杂念。”她清楚感受到自己所演奏的音乐中所带出的那种很纯粹的情境,那种情感似乎是从久远的年代直接传过来的,作曲家德弗札克的思乡情绪仿佛就在她心里,“我虽然拉着琴,但心里却是静静地感受着那种情绪,说不上来,那是一种非常微妙、非常美妙的感觉。”
袁于茜表示,没有任何杂念,不是指没有任何情感,而是很纯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很祥和平静的情感。她觉得,作为一名音乐家,没有任何“自我”意识或观念时,就可能将曲子所要表达的情感、情境,不受任何阻碍地呈现出来。
“所以我平时练琴时,不只是简简单单地将技巧和音乐练得扎实,更要在每次练琴时都要摆放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在练琴时也能达到思想中没有任何生活的琐碎杂事,将自己很有效地带进那个音乐中,将音乐原有的味道呈现出来。”袁于茜娓娓道出她的演奏心法。
2017年10月4日袁于茜跟随神韵交响乐团来台演出,在桃园机场受到神韵粉丝热烈欢迎。
音乐家的养成关键是“人格”
袁于茜5岁开始学钢琴,8岁开始学大提琴,小小年纪就获得多个音乐奖项,包括台湾文化杯音乐比赛大提琴第一名。2008年小学毕业后,袁于茜只身赴美学习,进入纽约飞天艺术学院、飞天大学音乐系深造,并加入神韵艺术团。如今以最优异成绩获得美国纽约飞天大学学士学位和音乐演奏硕士学位,且成为乐团的大提琴首席和独奏演员,实力不容小觑。
对于如何成为职业音乐家,她认为拥有良好的技术当然很根本,但最主要的是“性格或人格”。袁于茜认为,世界上每一个专业,都是人类用来表达其生活经验的形式,例如科学家用科学的方式来解释他们在世界上遇到的事物;医学家用医学来面对他们所遇到的事物。音乐家也不例外,也是用音乐来表达或解释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事物,“所以一位职业的音乐家,应该用音乐能让人清楚地知道你所要表达的是什么,也就是将音乐当成一种语言来使用。”
为了实践这一点,袁于茜强调音乐家必须在人格、心性上壮大,扩大自己的胸襟,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开放。她以古人所说的“心宽体胖”来比喻:心境开阔,生活自然无忧,身体自然舒坦(非指体态的肥胖),从而在演奏音乐时,就能够有足够的情感来表达。
所谓“心宽”,袁于茜进一步阐释,是指音乐家也要有容忍、包容事物的胸怀。“音乐会给音乐家带来的精神压力非常大,上台前的紧张往往是很难以忍受的。但如果无法忍受那种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那是进不了职业这一领域的。”此外,在乐团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对音乐诠释的想法,作为乐团大家庭的一员,如何看待、包容每一位团员的想法和作风,或是演出结束后,如何摆放观众的评价,包括好评和负评,在在都是考验。
因此,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心宽体胖”,袁于茜认为含义是多方面的,“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活中,不排斥任何情感情绪,尝到不同程度的酸甜苦辣,才能在生活中,不断增加各种各样的情感,然后有足够的工具来表达、诠释自己所想要表达的音乐。”
袁于茜深信音乐能够让人类升华,她盼望能将神韵的美好,带到世界每个角落,带给世界上每一个人。
“超尘绝俗”的平静与智慧
自小离家学艺,袁于茜除了有异于常人的毅力与坚持外,还有一个特点是“耐得住寂寞”。由于生活和神韵艺术团紧密结合,在外人看来,袁于茜仿佛与外在的花花世界隔绝。对于此,她也有独到见解:“保持生活的单纯,与在花花世界中,我个人认为那是形式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自己内心的平静。现代的世界即使不出门,也能够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因为现代电子科技的发达,在网络上就可以知道地球遥远的另一端发生了什么。但同时,这种科技它可以让人追求欲望、不务正业。”
袁于茜觉得生活在花花世界中,虽然可以尝到许多不同的体验,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是将一个人和自己内心的距离越拉越远,“人们不断地向外找寻体验、经验、答案,然后不断的偏离原来的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呈现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或是脑中所想像的情境画面,我觉得那是不太切实际的。”
然而在现今这个时代,袁于茜认为很难避免电子产品,“只要内心的道德准则、个人的修养修为不堕落,那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自我要求不够高的话,就很容易被这种外在因素影响着。”
作为一个专业音乐演奏家,袁于茜的谈吐间透露出平静与智慧,沉稳而平和,以“超尘绝俗”来形容毫不为过。
神韵交响乐团大提琴首席演奏家袁于茜。
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普世精神价值
神韵交响乐团近年异军突起,让各国古典乐迷留下了深刻印象。能够加入神韵乐团,她感到非常的荣幸,也道出了神韵之所以声誉鹊起的奥秘:“从表面上讲,神韵乐团有非常强的合作能力,大家互相之间的默契、配合度非常的高,而且有办法在超短时间内将曲目演奏到演出效果,这是很难能可贵的。从微观的角度讲,神韵有着复兴中国传统、神传文化的理念,在这里不管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大家都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思想,以及对神的敬仰等多方面的价值。”
袁于茜强调,神韵展现的不单是中华文化的精神价值,其实也是普世价值,所以不论东、西方人都能够接受,也会了解到这些文化和思想的珍贵,这是从古至今深植在人类心底的东西,只是被现代人渐渐丢失、遗忘,甚至排斥。
因此,神韵的团员都很注重自身心性和道德方面的提升,互相配合时都能彼此忍让,遇到矛盾或者是不愉快时,都是反求诸己,都是很谦卑、谦虚的。她以“上善若水”来形容,即使拥有外向性格的西方人,也都变得很平静,不是一遇到什么事情就会兴奋过度或者暴跳如雷。
盼能将音乐的美好造福全人类
得到神韵艺术团这个大家庭所给予的养分滋润,袁于茜的天赋开花结果,如今已是神韵交响乐团的大提琴首席,多年来跟随神韵巡回过欧、亚、澳、南美、北美洲,演出多达1,400场,成绩斐然。
袁于茜觉得,能够成为神韵的一员,就已经是跨过人生梦想的门槛了。展望未来,她更希望用音乐提高这个世界的道德标准和生活水平,“我觉得一个梦想或职业,其实最终的目标,都是要达到‘为他人付出’,这种梦想才是有意义、有内涵的,也是长久的。”
袁于茜真诚地表达自己对于音乐的体悟:“音乐虽然是从耳朵听进去,但是进到人身体里时,就能够打动人心。当人内心深处被打动时,就会激发人性本善的那一面。而神韵的音乐不仅悦耳动听,加上乐团团员们平时注重修心,让音乐中的每个音符都带着纯真、善良这些细微的物质。”
她认为,现代生活环境下人们工作繁忙,生活中都布满着大大小小、繁杂琐碎的事情,加上现在的瘟疫和社会的动荡,人心真的是很难静得下来,“当这种心境遇到纯善纯美的音乐时,就会像醍醐灌顶一样,让人精神一振,甚至会突然顿悟人生。”袁于茜深信,音乐能够让人类升华,“所以我希望能将神韵的美好,带到世界每个角落,带给世界上每一个人。”
由于疫情的影响,2020年、2021年的神韵台湾巡演无法顺利成行。台湾粉丝翘首盼望,明年能再度迎来神韵艺术团以及神韵交响乐团的精湛演出、继续在台湾缔造辉煌。而让台湾乡亲引以为傲的神韵台湾团员,包括大提琴家袁于茜,也能再度为家乡的观众带来满满的福音。
袁于茜演奏曲子时,头脑里没有任何其他的杂念。(以上图片来源为看杂志)
神韵艺术团、神韵交响乐团与台湾
风靡全球的美国神韵艺术团,自2006年成立以来,以中国古典舞为表演主轴,搭配现场交响乐团伴奏、动态天幕、精美服饰等无与伦比的艺术表现形式,赢得空前赞誉。
时至今日,神韵艺术团已经发展为7个团,每年在全球五大洲150个城市巡回演出,表演场次多达700场,其深厚的中国古代神传文化底蕴,不仅震撼欧美主流人士,也掳获亚洲各国、尤其是台湾观众的心。自2007年神韵艺术团首访台湾至2019年,13年来共计在台演出486场,期间屡屡缔造爆满票房,并多次拿下台湾艺文界的年度票房冠军。
2012年底,隶属神韵艺术团的神韵交响乐团,首次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进行了全球首演,2013年开始北美年度巡回,其原创音乐结合了东西方正统音乐的精髓,以西方管弦乐为基奠烘托中国乐器,将古老中国音乐的旋律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让音乐界和观众们惊艳不已。
2016年,台湾迎来神韵交响乐团的首度造访,11个城市16场的演出,场场“安可”声不断,曾谢幕多达9次,创下台湾音乐表演史上新纪录,成为来台演出场次最多、最受欢迎的国际顶级交响乐团。
神韵艺术团的成员主要为海外华人,交响乐团中则是东西方艺术家参半。让台湾神韵粉丝倍感光荣的是,团中也有不少来自台湾的艺术家。
責任编辑: 衍淡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