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仇英所画《帝王道统万年图》中的宋太祖。(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在《故国神游・两宋风云》这个系列中,我们来讲一讲宋朝的故事。宋朝是宋太祖赵匡胤在西元960年建立的,分为北宋和南宋。北宋历时167年,亡于金,南宋历时152年,亡于元,两宋享祚三百多年,可谓源远流长,根基深厚,这样的一个朝代,它是怎样创建的呢。所以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故事就是《天命有归大宋开国》。
时间退回到一千多年前,那个时候的中原大地,正是五代更迭十国割据,五代,我们知道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王朝,至于十国呢,其实是有十几个小的割据政权,史家就简称其为十国。此外,北方又有契丹人乘乱取燕云十六州,常为中原之患。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赵匡胤生于乱世,起于戎伍,命合天数,位登九五。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概括为6个字:听天命,尽人事。
说起天命有些抽象。这个天命看不到摸不着,是个什么东西呢。其实人生在世,有时我们对天命是有一定感知的。比如我们对一些事情的走向,或者是某一阶段自己的命运,有时侯是有感觉的,我们知道这件事再好,也超不出上限,再糟糕,也超不出下限,会在一定范围之内。当然,天有不测风云,这种感知不一定都准确,但多多少少,我们是能够感受到一些的。我们普通人是这样,历史上那些成就大功业的人,比如像赵匡胤,也是如此。他也会通过各种迹象,从各种渠道,对自己的命运有一个感知。
后唐天成二年(927年),赵匡胤出生于洛阳夹马营。从他出生的时候,就有一些异相与众不同。《宋史》中记载,他出生的时候,有红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因此赵匡胤还有个小名,叫香孩儿。等他长大之后,按《宋史》中记载,他的相貌是“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就是一看他就知道不是一般的人。
我们知道,古时候修道人很多。一些修炼有素的有道之人,他们对未来,有一定的预见能力。赵匡胤一生中遇到过几次这样的人。早在后汉初年的时候,赵匡胤曾经在襄阳寺暂住,襄阳寺里有一位精通术数的老僧。有一天,这个老僧指点他说,“吾厚赆汝,北往则有遇矣”,意思是我给你一些资助,你呢,就向北走。赵匡胤的悟性很好,他就真的按老僧的话向北走,结果就遇到了当时的后汉枢密使郭威在招兵买马,于是赵匡胤应征入伍。这个郭威,正是后来建立后周的那位周太祖。赵匡胤的戎马生涯就从这里开始。
之后,赵匡胤跟随郭威四处征战,郭威去世后,周世宗柴荣即位。赵匡胤又跟随柴荣。后周显德六年,周世宗北伐,去攻打契丹和北汉,这是他最后一次出征,赵匡胤也随驾从征。途中发生了一件事。周世宗在军中批阅文书的时候,发现一只皮囊,里面有一块木板,长二三尺,其上赫然写道“点检作天子”。点检,就是殿前都点检,是统领禁军的最高长官。当时的殿前都点检叫张永德,周世宗怀疑张永德有谋逆之心,觊觎天子之位,所以一回到京师,就把张永德给罢免了,而以赵匡胤代之。周世宗想不到的是,“点检作天子”的谶语,恰恰就应在了赵匡胤的身上。这就叫“人算不如天算”。
周世宗在看到这个谶语之后,就病倒了。所以大军在节节挺进的时候,只得掉转马头,返回京师汴梁,十多天后,周世宗驾崩。年幼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拜赵匡胤为归德军节度、检校太尉。那解释一下归德军节度,就是担任归德军这个地方的节度使。说起归德之地,早在后晋的时候,归德这个地方,曾经来过一个相貌特异的僧人,他看起来呢,不像和尚,更像是一位豪侠,一手指地,高声宣说:“不二十年,当有帝王由此建号。”意思是说不到20年,这个地方会出帝王。而赵匡胤在成为大宋开国之君前,他的身分之一,正是归德军节度使,可见归德异僧,所言不虚。
所以,种种迹象表明,赵匡胤确实是有天命在身。那么是不是说,天命如此,他就可以不用努力了,就等着做皇帝了呢?还不是这样的。因为“听天命”后面还有一句话,就是“尽人事”。赵匡胤自从加入郭威的军队后,先后跟随周太祖郭威和周世宗柴荣南征北战。他不仅自身武艺高强,在战场上更是作战骁勇。比如周太祖去世的时候,北汉和契丹趁机入侵。周世宗就北上亲征,在高平这个地方,与北汉军队发生了激战。当时北汉军力很强大,很多后周士兵都临阵投降。赵匡胤见状就对其他将士说:“主危如此,吾属何得不致死!”,意思是,主上都危急了,我们怎能不拼死力战呢。于是他就率领两千人,向强大的北汉军队发起冲锋,由于他身先士卒,冒死不顾,极大的鼓舞了后周的士气,于是这些士兵就非常勇敢,无不以一当百,两千人所向披靡,北汉大败,七千人投降。所以,通过这段记载,我们可以想见,赵匡胤在战场上是何等勇武与忠义。这个呢,就是尽人事。正是因为这样的努力,所以赵匡胤上得世宗之信任,下得将士之拥戴。他的身边还聚集起一众年轻将领,结为兄弟,号为义社十兄弟。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