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颐和园。(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颐和园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在260余年里历经了英法联军、八国联军、军阀混战的焚毁、破坏、修复之后,如今已成中国重点旅游景点,彰显著皇家园林的气派。而有关它的故事,隐藏在它身上的秘密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福山寿海”的传说
据说,在颐和园的布局里,巧妙地藏着“福寿禄”之意。如果从高空俯瞰颐和园的昆明湖,就会发现乾隆皇帝在山水中布下神秘的迷局——昆明湖外形很像一个大寿桃。这是天然形成的还是有意建造的?
这个寿桃是乾隆皇帝的手笔,是他为母亲孝圣宪皇太后过大寿而建,有“福山寿海”之说。在乾隆二十五年的佛诞日,乾隆前往大报恩延寿寺瞻礼后,还特地赋诗一首,重申了自己为母建寺祝寿的意图——“慈寿希如山样崇”。
相传,当年乾隆皇帝命清代皇家建筑设计总管“样式雷”,也就是雷家第七代传人雷廷昌负责修建颐和园。但乾隆要求在园子里体现“福、禄、寿”三个字。
雷廷昌正在为设计形状发愁时,一位老者突然造访。好客的雷家邀请老者住了一宿,当老者次日离开时,从兜里拿出一个寿桃,放在了桌子上。这时候,突然有只蝙蝠恰好落在寿桃旁边,在桌子周围上下飞翔,这样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引起了雷廷昌的思考。雷廷昌一拍脑门,回屋铺开图纸,写下“桃山水泊,仙蝠捧寿”八个字,就把昆明湖设计成了一个寿桃形状,万寿山设计成了一只蝙蝠,完美的完成了乾隆交代的任务。
乾隆帝崇佛信佛
清朝各帝都推崇佛教,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帝还精研佛学,他们对中华民族传统的儒、释、道三家文化采取了三教一家,圆融一体的对待,坚持了三教平等的政策,这在历史上都已是定论。
乾隆帝在满族原始宗教信仰——萨满教的祭祀中规定首祭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关圣帝,并用大典的形式颁行天下,这充分说明乾隆帝是崇佛、信佛的。
乾隆以祝寿来报恩,自己也笃信佛教。拈香敬佛念佛珠已溶入乾隆帝日常生活习惯中,成为他每天必修的“功课”。
当时,园内佛寺的活动相当多,万寿山上香火缭绕。乾隆十八年,佛香阁工程尚未完工,乾隆帝便在浴佛节前往大报恩延寿寺礼佛。大报恩延寿寺建成后,即使在新春佳节热闹之际,乾隆帝也会偷闲前往礼佛。在佛教的节日,乾隆帝更是不会忘记大报恩延寿寺的佛事。
清代颐和园治镜阁图谱。
乾隆年间,一位清朝宗室画家弘旿,画了一幅畿辅水利图。在清漪园这部分,可以看到今天的这座岛,当年是颐和园中的重要建筑——治镜阁。
从考证中,可以看出治境阁仿造坛城修建,是一座佛教建筑,给皇帝修身养性用的。
当年英法联军洗劫颐和园的时候,无法进入这里,便用火炮轰击一番。等到光绪年间,慈禧重修颐和园时,由于缺少木料,便将这里彻底拆除,这个地方也就从此荒废了。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