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6日,封锁中的上海静安区(图片来源: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2022年4月7日讯】上海进入全面封城,民怨四起。作为上海人,我不自觉地心系上海,每天都在关注过问上海的家人以及亲朋好友,希望他们都能度过此劫。一向以大上海为自豪的上海人显然被突如其来的“抗战大上海”运动弄得有点惊慌失措。
从鸳鸯锅式的封城计划到目前的所谓“全域静态管理”,尤其是阳性患者被强行送往混乱不堪的方舱隔离所,禁足的上海人终于失去了趾高气扬的常态。“哎!现在阿拉上海人没啥可老卵(神气)了,整天祈求新冠别来我家。”老同学们都在这样说。
我的老同学都已经六十出头了,在上海的经济转型中或多或少都是利益赢家,退休之后也都是生活无忧的享受族。在之前的防疫中,不管讨论外省、还是指点海外,尽是嘲讽,那种口气简直就老卵透顶,弄得像上海之外都是戆独(傻瓜),在党的光辉照耀下,仅上海光彩夺目的夜景就足以亮死一切新冠病毒似的。
如今习近平的“一锤定音”,上海人不论贫富贵贱,全部被打入相同的起跑线,微信群里不再是高谈阔论,仅保持着几种原本上不了台面的声音,“派发的菜收到了伐?有点啥?”“今天通告出来了,啊呀,我家隔壁弄堂里有人阳啦。”
当然一些热情的老姐还在群里指导如何合理使用派发到的菜包,容易坏的先吃,不容易坏的留作坚持,对未来的不确定,谁都不知道眼下的这些食品用完后是否依然会出现。人人都在担心会不会接下来的日子没吃没喝的了。
从浦东封城那天起,父母所在的那个养老院就断奶了,伙食也越来越单一。前些时候老爸还在数落澳洲政府的抗疫能力,担心我的生活,还不断嘱咐我说“伏妖出门”(别出门)。如今上海每天的确诊数与新洲不差上下,百姓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天地,老爸不断安慰我“放心吧,牛奶会有的。”
外省军人进驻上海维稳那是经常发生的,或许是上海太重要不可乱,再加中央从不相信上海的治安能力,每次中南海有点风吹草动,或某个运动开始时,上海的重要关口或交通要道都会立马换上一批面无表情、东北口音十足的外省武警。这种时候对上海人来说,就是秀才遇到了兵,心中可以不服软,但当面扎台型就自找没趣了。
但全城停摆确实彻底让上海人服软了,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
一位住在闵行的同学开始焦虑,收到了防疫所的通知,夫妻俩都确诊了,必须去方舱隔离,但问题是93岁高龄的老爸没事,同学请求带上老爸一起去,否则谁照顾,但官方回复称,“除非他也阳了”。同学哭诉自己也成钉子户了,“我一边拖时间赖着不走,一边期待老爸赶快阳起来。”
“老爷子这种年龄被感染是很危险的,可单独把他留家里会饿死的,我快要疯了。”老同学在微信群里写道。
上海浦东北察是我很熟悉的地方,小时候在那里长大,一些老邻居依然住在那里。上海此番疫情,北察是重灾区,沿街的商铺早已经被二米多高的铁板围住。问候一位婆婆时,婆婆不断叹气,“苦呀,我还可以有一顿没一顿的,天天喝粥和快餐面,一些邻居都没东西吃了。”
同学问我澳洲封城时是如何挺过来的?我告诉他,澳洲再如何限制,百姓的基本生活都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我们依然活的很自在。结果老同学们沉默了,但还是有人坚持认为要相信政府,“个人遭受痛苦是小事,上海安全才是大事。”
真是无语呀,不过,幸福地在上海长大的群体,关键时刻能有这样的悟性也不算错。上海有了这等群众基础,再如何折腾也应该可以承受吧,或许是我有点多虑了。
我正在与一位老同学通电话时,对方传来喇叭的叫喊声,同学说,大白正在用喇叭呼唤我们这楼的居民下去做核酸。我突然觉得这种场景很熟悉,在电话还没普及时,上海通讯基本靠吼,“开会啦!”“接电话啦!”“领取票证啦!”都是居委会的阿姨们擧着喇叭通过喊作传达的。
上海人遍及世界,习惯傲视天下,对独裁专制似乎没有什么深刻感触,现在终于品尝到了苦味,中共的政治权力永远高于一切,再高贵的生命也是韭菜,即使在世界瞩目的大上海。
在逆世界潮流而行的全城封锁指令下,用战争模式进行“清零”运动,让所有上海人体验一次对吃饱、对方舱、对病毒、对分离等恐惧,居安思危,对比文明与野蛮,也不失是反思失落感的一个大好机会吧。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