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是儒家文化的传统美德。(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曾在2020年8月,韩国一名60岁老母亲持竹棍狂打儿子超过2小时,最终把儿子活活打死,最近,这位涉案母亲被判7年徒刑,案发时的视频在网上曝光,引起轰动。
事件始末
悲剧的母子二人是庆尚北道一座寺庙的主持夫人和儿子。从视频可见,老母亲与30岁的儿子争吵起来,老母叫儿子跪下,随后母亲手持约1米长竹棍猛击儿子浑身上下,据报通共2000多下。最初儿子还貌似有些许象征性的反抗,渐渐好像没了力气,由跪着到奄奄一息倒在地面。主持回家时发现儿子倒在地上,立即阻止母亲继续施暴,儿子陷入昏迷,母亲慌忙尝试心肺复苏急救,无奈儿子已回天乏术。
案发后老母交代,与儿子的争吵起因是立志当一名公务员的他不满寺庙的条规主张,而主持夫妇都是寺庙宗教活动的热心维护者。儿子惨死于老母棒下,看上去来自双方对待宗教信条产生的分歧。然而,同时也产生了几个疑问。
30岁年富力强的男子真的没有可能反抗60岁母亲的棒打吗?甚至不需要暴力还击,一个大男人挥手反夺老母的竹棍,岂不是易如反掌?就算打不还手,好汉不吃眼前亏,难道还不会跑吗?为什么一直跪在那里好像被一根无形的锁链困住一样?令儿子直到气息尚存的最后一刻决意付出生命代价的到底是什么?
体罚从何而来?是“亚洲文化”吗?
中国人有句老话“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红楼梦》里贾宝玉也被父亲打得皮开肉绽,差一点丢命。学堂里讲师道尊严,“严师出高徒”,老师用教鞭教训学生也是过去中国人熟悉的场景。《三字经》有言: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就连街头巷尾老百姓管教小孩时也常说“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无论家庭还是学校,好像体罚是天经地义的正义的管教行为。
体罚,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上从来没有正式被废除过。截至2018年,共有58个国家或地区(其中大多数隶属欧洲和拉美)已禁止家庭体罚。而2020年澳洲悉尼华人因体罚儿女受到法律制裁时,自我辩解说体罚是“亚洲文化”。
亚洲在文化背景上也可称为儒家文化圈,“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儒家伦理思想深植在亚洲国家。而中国儒学对韩国人的影响最深的是重视孝道。据称,韩国有着“儒学样板国家”,“儒家文化国家的活化石”等称誉,是国际汉学界公认的最重视孝道的国家。韩国人特别是男子,不孝者无以在社会上立足,不孝子是让人看不起的。韩国甚至把渲染儒家文化的影视文艺作品均称为“孝子产业”,这些“韩风”作品输出到中国获得广泛人气。
难道韩国老母棒杀儿子是出于管教目的,而儿子至死不肯反抗出于孝道的薰陶吗?有网友评论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起悲剧的根源并非真正的孝道,充其量只是“愚孝”。暴怒加体罚并非出自母亲的慈爱,而儿子矢志赴死般跪着不动,任凭母亲棒打以致丧命,也不是真正的孝。在孝道盛行的韩国,这起事件是个“愚孝”的个例罢了,不能代表所有。
“小箠待笞大杖则逃”
《说苑》、《孔子家语》和《韩诗外传.卷八》等书均记载:有一回,曾子犯了错,曾子父亲曾哲在盛怒之下,抡起木棒打他,越打越重,打得曾子昏倒在地,曾子醒来后不顾疼痛爬起来忙不迭地问曾哲:“父亲大人不生气了吗?”
有人把这件事告诉孔子,夸赞曾子是大孝子,孔子把曾子找来,说:“从前舜是怎么做儿子的?父亲用小鞭子打他,他会任凭挨打;父亲换大木棒打他,他就逃走。父亲找他,除非是叫他做事,他会来在父亲身旁,但是如果父亲派人搜索他,想把他杀掉时,他就从来没让父亲找到过他。现在你父亲如此愤怒地暴打你,你就顺从他打,如果他失手打死了你,你岂不是陷父亲于不义?还有什么比这更不孝的呢?”
这就是“小箠待笞大杖则逃”的故事。由此可见:孔子主张的孝敬父母,其实涵义很深,不是刻板单一的。一味的顺从做乖乖羊,甚至不惜赴死作出无谓的牺牲,那是片面地误解孝的涵义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融会贯通的,僵化地奉行“孝”,不是孔子所推崇的真正的孝。
父母盛怒之下的暴行,大失体面,有悖于“礼”,失手伤人造成的终身遗憾有悖于“义”,当然杀了人违反法律,还要接受刑罚的。所以,让父母陷入非礼、不义、甚至服刑,是大不孝,是“愚孝”。为了避免惨剧发生,真正的孝子一定要想办法棒下逃生。
儒家思想被僵化、曲解
中国有个千古难题,忠孝不能两全。在民间戏谑地流传“妻子和母亲同时落水先救谁”这个千古不变的大难题。那么当孝和其他的美德冲突时,怎么选择才不被人诟病?
孔子的“中庸”学说认为,什么事都不能走极端,过犹不及,偏激的情绪或行为,都是对儒家思想僵化理解,也由此产生了很多悲剧。“愚孝”就是不懂变通,歪曲孝道的结果。
在《论语·颜渊》中,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回答是“爱人”。《论语·学而》中,孔子说:泛爱众而亲仁。《孟子 .梁惠王上》中,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孔子反对殉葬,连对用陶俑陪葬都有怜悯之心,孟子认为统治者不应该让他的子民忍饥挨饿。也就是说,儒家学说重视人的生命,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随着世代更迭,敬天礼人的儒学逐渐被僵化,孔孟学说被包装成“儒教”,将孔子最早的亲民爱民的思想,世俗化、功名化、工具化。
儒家学说最严重的被破坏,是从中共1949年窃据政权开始,并且是以国家暴力作为后盾的,通过残酷的运动和暴力革命一步步推进。例如将敬畏天命,改变为信奉“无神论”而且“无法无天”,“战天斗地”;将“仁者爱人”,改变为主张阶级斗争,人与人之间无休止的争斗。“党文化”代替了中国真正的传统文化,人心失去了道德约束,老人倒地没人敢扶,小孩被车碾压没人去救。这样的文化变异是有目的的、灾难性的,比病毒还可怕。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