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国语》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防民之口,自来都只是加速灭亡的润滑剂而已。所以,中国古时候的仁君治国,素有广开言路,使百姓畅所欲言的优良传统。而与仁君广开言路的治国之道背道而驰的君王也有,周厉王就是典型的一例。
周厉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暴虐凶残、拒不纳谏,甚至不惜杀人止谤,以至于使国人都“莫敢出言”,仅能靠目光来传达信息。百姓最终忍无可忍发动起义,周厉王被逼逃亡,西周自此走向败亡。
《国语》和《史记·周本纪》中对此事记载道(译文):厉王暴虐,国都的百姓指责厉王的过错。召公劝告厉王说:“百姓不能忍受您的政令了。”厉王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他监督指责厉王的人。只要卫国的巫师将指责厉王的人报告给厉王,厉王就把指责他的人杀掉。于是国都的百姓都不敢说话,即使在道路上遇见,彼此也只是用目光来传达信息。厉王很高兴,对召公说:“我能够消除谤言了,百姓终于都不敢说话了。”
召公说:“这只是堵住百姓的口啊!堵塞百姓的言论比堵塞河水还要严重。河流堵塞导致堤坝崩溃,一定会伤害很多的人,百姓言论被堵塞导致政治崩坏也一样带来极其严重的危害。因此治水的人疏导水流使它畅通;治理国家的人引导百姓让他们畅所欲言。所以,过去天子为了更好地处理政事,让公卿和列士进献讽谏的诗歌,让乐师进献民谣歌曲,让史官进献可以借鉴的史书,让少师进献规劝天子的箴言,让瞍者(没有瞳仁的盲人)吟唱可以借鉴的诗,让蒙者(看不见东西的人)背诵可以借鉴的诗,让百官进谏,让平民把对政事的意见传达给国君,让亲近的大臣尽规劝的责任,让同宗的大臣弥补国君的过失、监督国君的行为,让乐师和史官来对国君进行教诲,让朝中元老们劝诫国君,然后国君再仔细斟酌处理政事。所以政事畅通而且与常理不相违背。”
“百姓有嘴巴。就像土地上有山有河,财产物品都从其中产出;就像土地有各种各样,衣食都从其中产出;百姓用口发表言论,政事的好坏就能从其中显现。推行百姓认为好的,防范百姓认为坏的,这就是用来使衣食丰富的方法啊!百姓的言论都是在心中考虑后才用嘴巴表达出来,考虑成熟就需要表达,怎么可以堵塞呢?如果堵塞了百姓的嘴巴,那些和您在一起的人会有多少呢?”
周厉王不听召公的劝告,从此百姓再也不敢说话了。三年后,厉王被逼逃亡到了彘地。
治国者违背治国之道,必然要被人民抛弃。(绘图:Winnie Wang/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
明朝的方孝懦在《杂着·娄敬》中说:“将兴之主,唯恐人之无言;将亡之主,唯恐人之有言。”
意思是说,将要兴旺发达的人和国家,最怕人们不进言、不献策;那些不许别人议论、不许别人争论、不许别人妄议的人和国家则不免走向腐败、走向灭亡。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的教训赫然在目:治国者违背治国之道,必然要被人民抛弃,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背道越远,其灭亡越快越彻底。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