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资深传媒人李怡指,董建华“被下台”的真正原因是他曾计划在2004年1月的施政报告中,提出涉及政改的议题。图为董建华和时任律政司司长梁爱诗。(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2022年7月16日讯】(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记者李怀橘报导)外界普遍认为香港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下台的主要原因是推《基本法》23条不力,引发民怨,导致50万人大游行。香港资深传媒人、时评人李怡表示,董建华“被下台”的真正原因是他曾计划在2004年1月的施政报告中,提出要在2007和2008年作政制检讨,因为涉及到政制改革,故触动中共神经,其后被安排下台。
香港50万人反23条大游行令民主派在当年(2003年)11月的区议会选举大胜,亲共的民建联惨败。时评人李怡在回忆录中表示,民主派乘胜提出要求特区政府同意2007年和2008年分别实现特首和立法会双普选。加之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要求董建华“团结在一些问题上有不同意见的人士”,这都让民意和政治形势向民主派倾斜。李怡分析,这可能是董建华准备在2004年1月的施政报告中,提出要在07、08年作政制检讨的原因。据民调显示,若在社会作全面咨询,其结果必然是要求实行“双普选”。
(上2图)2003年7月1日,50万香港人上街反对董建华为23条立法。(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虽然共产党承诺香港最终要达致“双普选”,也就是一人一票普选特首和立法会议员。不过李怡坦言,对于一党专政的中共来说,一旦人民有了选择执政者的权利,即表示极权者失去或被削减了操控人民的权力。在中共眼中,这是香港人向它夺权,岂能容许发生?于是旋即叫停董建华,并召唤董到北京,传达意图,同时阻止董建华在次年施政报告中大篇幅讲政制改革(下称政改)。
董建华在2004年施政报告中表示,了解“市民对未来政制发展的关注及政制检讨的重要性”,不讳言自己不久前到北京述职时,胡锦涛总书记表明了中央对香港政制发展的原则立场。李怡解读,董建华暗示之所以没有提出针对政改的大规模咨询以达致双普选,是中央的意思。
同年4月15日,董建华坚持称“我认为2007年行政长官和2008年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应予修改,使香港的政制得以向前发展。”不过11天后的4月26日,人大常委一锤定音,作出关于2007年香港行政长官和2008年立法会议员产生办法的“决定”,表明这两个选举都“不实行普选”。人大常委还表示,会对《基本法》附件关于上述两项的产生办法作适当修改。
李怡表示,显然共产党要及时否定董建华使香港政制向前发展的决策。李怡形容,人大常委的“不实行普选”决定赤裸裸地侵犯了《基本法》第17条订明的香港特区的立法权。
第17条订明:人大若认为香港的有关立法不符合属于中央管理的事务,可以把法案发回,但无权代为立法。李怡表示,人大常委有解释《基本法》的权力,但也要香港法院向人大提出释法,才可以解释。上次释法虽不是由香港法院提出,但至少是特首提出。而是次董建华没有向人大提出,人大却自行作出决定,明显是越俎代庖、不顾《基本法》的规定。
上文提到,强推23条立法引发2003年七一的50万人大游行,令董建华的民望一直处于地位,因此董急于推出既合乎北京承诺,又合乎香港民意的政改方案,以挽救其下滑的民意,不过就引发中共的不满。这让董建华和中共高层的关系一度僵化,中共甚至认为董陷中央于不义。
李怡推测,2003年北京召董建华上京时,肯定向他表示要在施政报告中否定双普选,而董建华显然没有做。李怡亦认为北京有可能要求董向人大提请“释法”,但董建华也没有做。直到人大作出“不实行普选”决定前,董还坚持称07、08的政制要向前发展,这等同于陷中央于不义,这就是董建华最终被下台的真正原因。
李怡续推测指,董建华敢于提出政改,或许是因为他认为在共产党眼中,自己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也低估了中共对不肯放权的程度。董建华2005年宣布辞职时透露“最大的遗憾是未能完成第二个任期”。李怡分析,这说明董建华是不想辞职的。
对于中共指定董建华为香港首任行政长官,李怡表示,董建华父亲爱国,其家族又受过中共的恩惠,因此中共可以任意支使董建华。此外中共也可以利用董建华在美国建立的联系,做中国改革开放期间与美国的桥梁;而董建华与台湾的关系又有利于中共对台统战;另外董在港英时代曾当过行政局议员,因此是不二人选。
之后共产党安排时任政务司司长曾荫权接任董建华的特首之位。李怡表示,曾荫权出身港英政府,中共对他不太信任,让他上台只是权宜之计。
責任编辑: 李松儿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