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韵音乐介绍: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第35号。(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此处介绍“器乐独奏与协奏曲”上的一首柴可夫斯基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第35号》。此首小提琴协奏曲由神韵交响乐团、指挥米兰・纳切夫、神韵小提琴家张如意所演奏。
1878年的3月,俄国浪漫乐派作曲家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1840-1893)来到了瑞士克莱伦斯,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这首协奏曲的初稿,但实际上,其背后的故事远远不只这样。
柴可夫斯基在经历了短短的三个月的婚姻便以失败告终,又试图自杀未果后,他在一月份完成了他著名的第四号交响曲,随后又在2月份完成了他经典的歌剧—《尤金・奥涅金》。他于3月份迁居至克拉朗斯。期间,他的朋友柯堤克前去探望他,并一起演奏了法国作曲家拉罗(Édouard-Victoire-Antoine Lalo;1823-1892)的西班牙交响曲。这首蕴含强烈民族音乐色彩的乐曲深深的启发了柴可夫斯基,进而促成了他此生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契机。
在协奏曲完成后,两人再次聚在一起演奏,但是小提琴家柯提克(Yosif Kotek,1855 -1885)觉得此曲的第二乐章趋于薄弱,柴可夫斯基便将此乐章重新谱写,并把原版本保留,成为了小提琴和钢琴曲《忆怀念之地》的第一乐章《冥想曲》。
起初,柴可夫斯基有意将这首协奏曲题赠给当时圣彼得堡皇家乐团的首席—莱奥波德・奥尔(Leopold Auer,1845-1930),因为他擅长演奏柴可夫斯基的交响乐作品。然而奥尔看过了这首作品后,却以此曲“无法用小提琴演奏”为由,拒绝了合作。当然他后来也渐渐地喜爱上了这首曲子,并开始指导其学生演奏此乐曲。
三年后,《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第35号》由小提琴家布洛兹基(Brodsky Adolf,1851-1929)、指挥家李希特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在维也纳进行首演。尽管布洛兹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乐团的情况却是截然相反,他们以极弱的音量演奏了整首作品,导致此作品受到了毫不留情的批评。当时著名的乐评人汉斯立克对此评论道:“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让我们萌生了一个可怕的想法,那就是原来音乐也可能玷污人的耳朵。”
尽管经历了许多挫折,这首协奏曲中注入的许多巧思及创作手法,注定了这部作品的成名之路。第一乐章,序奏伊始,齐奏的小提琴声部便簇拥着听众进入音乐的氛围之中,此处的作曲在音乐上没有反复,让听众总是在期待着音乐的发展。
突入的独奏,以一段简短绚丽的华彩乐段,将曲风导入美丽悠扬的第一主题。柴可夫斯基将整个第一乐章的轮廓,在开头序奏独奏与乐团的呼应中,完整的简述了一番:绚烂的独奏片段承接着动人的旋律,又将听众领回优美的主题。
标题为“短歌”的第二乐章,可说是全曲情感最细腻的乐段。在木管沉静的引子下,小提琴奏出那深情凄婉的g小调旋律。在结尾的长音后,突兀的强音将听众从宁静的遐想中惊醒,进入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有着鲜明的俄罗斯民谣舞曲风格,并且在慢的乐段中尤为显著:在大提琴持续低音的陪衬下,独奏流淌出民谣风格的第二主题旋律。随着速度渐快,音乐回到了欢快紧凑的第一主题。最后的部分,主旋律以更快的速度再现,在独奏与乐团的呼应下,以激动人心的乐音,划下完美的句号!
140多年后的今天,新星小提琴家张如意、指挥家米兰·纳切夫,以及神韵交响乐团连袂登台,为您献上这部音乐界永恒的经典。
神韵艺术团简介
总部设在纽约的神韵艺术团是全球首屈一指的中国古典舞和古典音乐艺术团。多年来神韵吸纳和培养了众多世界顶尖的艺术家,以古典艺术的方式复兴和弘扬真正的,几乎消失殆尽的中华传统文化。
从三皇五帝的远古到富丽堂皇的盛唐,从两宋的繁华到大清的优雅,五千年华夏文明源远流长。这是一幅充满神话传说和英雄史诗的画卷--勇气与牺牲,正直与忠诚,善良与美德,灿若星辰的故事把五千文明传承。
中国古称“神州”,在这块土地上曾经人神同在。音乐、医药、书法、服饰、文字……,神将丰富的文化传给了这里的人们。几千年来,儒释道的信仰是社会的根基。天子顺天而治,人民敬天信神、重德行善。
不幸的是……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共政权将敬天重德的传统文化视为其存在的威胁,通过如文化大革命之类的政治运动,系统将传统的信仰连根拔除,使五千年神传文化的遗产几近毁灭。
2006年,一群中国顶尖的传统艺术家为着同一个愿望来到纽约:复兴真正的中华神传文化并在全世界弘扬。就这样,神韵诞生了。
每个演季 ,我们都以一套全新的节目在世界各地的顶级剧场演出,如纽约的林肯中心、华盛顿DC的肯尼迪艺术中心、伦敦大剧院;我们的交响乐团曾在卡耐基音乐厅演出。
数以百万的现场观众,包括最知名的演员、顶级时装设计师、政府要员、皇室成员和社会名流都曾躬逢神韵演出的盛况。我们期待您也能前来观看。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