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将水患变害为利,成就出富饶天府之国。(图片来源:Adobe Stock)
近日中国大陆境内水灾频传,到处一片狼藉。这不禁令人想起川西平原上的都江堰,它将水患变害为利,成就出富饶天府之国的成功事迹。
绵延2000多年的都江堰,涓涓滋润着川西平原,迄今依然灌溉着天府之国,在全世界还没有哪一个工程有如此漫长的生命史。
“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
发源于成都平原北部岷山的岷江,沿江两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到灌县附近,进入一马平川,水势浩大,往往冲决堤岸,氾滥成灾,天府之国因此而成为水乡泽国。
都江堰是利用竹子编成的竹笼装上卵石,堆筑成顺流而行的低堤,并不是修一道坝横截洪水,低提只是引导了河水的水流。夏天,它把汹涌而来的洪水阻挡一下,提高水位,使更多的水从飞沙堰流走,调节了流入宝瓶口的水量。
都江堰只是把自然界已有的功能加以疏导和重新调整。它不是一个独立于自然界的新工程建筑,而是成为自然界的其中一部分。
简单的结构设计
所谓大道至简至易,都江堰也是如此,它的结构极为简单,由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部分组成。
在岷江中间筑一条浅堤,把岷江一分为二成内江和外江,将洪水一分为二。由于这道堤像一条头朝前的鱼,于是人们便把它的最前沿部分称为“鱼嘴”。“鱼嘴”自动按四六分成,分入内江的水,流下去约一千米,就到了“宝瓶口”。
“宝瓶口”是人工从玉垒山凿开的一个二十米宽的口子。一进入“宝瓶口”,水就被引向东边,灌溉川西平原去了。
接着,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又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当内江水位过高的时候,洪水就经由平水槽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以保障内江灌区免遭水淹。
都江堰的启示
都江堰工程是一座长寿工程,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都因时间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而都江堰至今仍然滋润着四川这座古老的城市。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充分体现。古人相信河流的生命与灵性,因而没有把工程当作改变、控制自然的工具,而是将它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所以都江堰才能够存在那么久。
而今,都江堰矗立依旧,它既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时刻叮咛着我们,要好好珍惜祖先所留下的传统智慧。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