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网络图片)
武汉,是中国的历史名城,自古即是兵家必争之地,有无数的帝王、英雄、才子、佳人在此地留下足迹。尤其是在清末民初发生的武昌起义,是为辛亥革命的开端,革命党人兵力起初仅不过数千人,却能击败大清帝国的数万精锐大军,它的胜利让中国各地民众风起云涌地响应革命,被视为是中国由帝制走向共和最为关键的终局之战……
武昌起义前的局势
西元1911年是个充满着危机与变数的一年。清朝末年,孙中山先生就领导了一连串的革命运动,准备推翻满清。自1895年的乙未广州起义开始,革命党人发起了十次有计划组织的行动,但是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尤其是1911年4月的黄花岗起义,革命党人死伤惨重,超过半数以上的革命精英志士遇难。
革命党阵营的主要干部如黄兴、宋教仁都一筹莫展,认为革命难以功成,但孙中山先生锲而不舍地在海内外奔走争取援助,他曾多次于欧洲各地接见两湖(湖南湖北)地区的青年志士,会后他认为势必要将两湖地区做为革命运动的重心,而武汉一带位居其中枢地位,得之必可震动全国。
孙中山先生在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就派谭人凤与居正在两湖间联络革命志士,准备策动后续的革命运动,这时恰好遇上“保路运动”事件,各地反抗清廷的民众蜂起,造成武昌一地的防务空虚,给了革命党人一个起义的好机会。
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Pedist/wiki/CC BY 3.0)
一连串的偶然事件
1911年9月24日,谭人凤、居正等人与当地的革命志士秘密会商,会后决定分别由文学社及共进会的负责人蒋翊武、孙武负责指挥起义,他们准备在中秋节(1911年10月6日)时,取法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军师刘伯温的“八月十五杀鞑子”事件发难。
然而不久后,南湖的八镇炮标三营发生军纪事件,湖广总督瑞澄宣布中秋节不放假且全城戒严,因此起义军只得将发动日期延后。到了10月9日上午,孙武在汉口俄租界配制炸弹时,不慎引发爆炸受伤,而使得党员名册遭搜去,湖广总督瑞澄下令全面抓捕革命党人,情况危急下,革命党人只得决定提早于当日夜间发动起义。
到了下午,新军杨洪胜于运送炸弹途中遭发觉被捕,革命党干部彭楚藩、刘复基于文学社总部被清兵抓捕,总司令蒋翊武出逃,起义军一时群龙无首。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于10日清晨被斩首。清军亦大肆搜捕新军中的革命党人,革命党人矢志报仇,决心拚死一战。
工程营的干部熊秉坤准备先发制人,他在夜间联络各营同志一同发难,这时附近单位辎重队及工程营的士兵也引火烧了草料库一同响应起义,他们一路势如破竹地进军,最后成功占领楚望台军械库,获取数万支步枪、大炮,自此起义军有了充分的武器弹药供应。
不久后新军步兵单位干部蔡济民、吴醒汉率部属响应革命党人,召集三千余人投入行列作战,他们兵分三路进攻总督署与第八镇司令部。清廷湖广总督瑞澄、第八镇统制张彪不敌,仓皇逃离。最后革命党人成功占领了督署和镇司令部,不出二日就顺利地掌控了整个武昌的局势。
二日后,汉口、汉阳也被革命党人及民兵攻下,至此革命党已掌控武汉三镇。当日随即组织湖北的军政府,由于这时起义军无总指挥官,只得推选新军中最高职务的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就在这一连串不可思议的“偶然”下,武昌起义功成。
清朝正式走下历史舞台
清廷湖广总督瑞澄逃离武昌后,曾请各国领事派兵协助,但正巧法国领事曾听过孙中山先生的演说,赞同其革命理念,各国领事同声附和起义军,所以清廷无法获取外援。在革命党人占领武汉三镇后,清廷为之震动,只得派遣陆军大臣廕昌率六万大军南下镇压,但于刘家庙遭击败。清廷只得启用袁世凯及其部属以挽回颓势,袁世凯所部战力强大,先后攻下汉阳、汉口,与坚守武昌的革命党军隔江对峙,然而自武昌起义后的一个多月内,北方至东南沿海各省纷纷发起革命运动,海内外的志士纷纷回国响应。
这时在日本留学的蒋介石听闻武昌起义成功,便邀同学张群回国,与陈其美共同策划江浙地区的革命运动,他前往杭州招募敢死先锋队百余人,11月4日发起行动,率部进攻杭州巡抚衙门,清军不敌投降,杭州于一日内光复。之后又收复上海、南京等重要城市,震动国际视听。
各省闻讯,纷纷响应革命,在这二个月间,共计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事后,孙中山先生特别赞扬上海一带、江浙地区的收复,是为辛亥革命的首功。
到了12月,武汉方面派出代表蒋翊武、吴兆麟与袁世凯军签订停战协议,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于南京诞生,孙中山先生获推选为临时大总统,2月12日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清朝正式走下历史舞台。
湖北武汉。(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武汉的历史地位巧合或是安排?
武汉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夏商周三代,在春秋战国时期,武汉是为楚国之地。到了汉末,在武昌附近爆发了奠定三国鼎立之势的赤壁之战,江东雄主孙权于武昌称帝,是为吴大帝。他经营江东二十余年,大兴佛法、奖励农商,开创一代治世。
到了唐朝,诗仙李白的一首《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让武汉从此拥有“江城”的别称,为此地留下几许文艺气息。
到了南宋时期,民族英雄岳飞驻防鄂州(今武昌)长达八年,他以此为主要根据地整军经武,岳飞率岳家军四次北伐,为后世写下了无尽悲壮的历史。
到了清朝,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起兵二年后攻下武昌。太平军以此为基地,增兵至五十万,打下了中国的半壁江山。武汉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的重要角色不言而喻。
到了孙中山先生的时代,清朝已走入了坏灭时期,在多次改革失败的情况下,已证明了推翻满清、建立新政权已成了不可避免的唯一道路,然而过程却是极度的艰辛,革命党人之前缜密策划数十次的运动都以失败收场,但是武昌起义的成功却是出自于一连串的“偶然”事件!
从“保路运动”造成当地的兵力空虚,到偶发的军纪事件让清廷统一收缴武器,没料到此举反而意外地帮助革命党人能在一场战斗下就获取了大量装备;在清廷抓捕了主要干部,以为让革命党群龙无首之际,意外情况反而让他们彼此更加团结,不出二日内就夺下了武昌。事发时革命党的主要领导者黄兴身在香港,宋教仁在上海,孙中山先生更远在美国,几人直到起义成功后才赶回来主持大局。
在这一连串看似偶然的状况下,历史的必然却是清晰可见。虽然历经十次的起义失败,民间拥护革命党的声浪却是不减反增。在革命党人与清军作战的过程中,不断出现清军士兵倒戈之举,从起初的几千人,到最后占领武汉时已有两万民兵的加入。
另一方面,黎民百姓们也感受到了改朝换代的迹象,当时的中国各地都流传了一首民谣:“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两年半;今年猪吃羊,明年种田不纳粮。”
武汉地区更传唱着一首歌谣:“湖北翻了天,犯人全出监,红衣满街走,‘长毛’[注]在眼前。”
抚今追昔,相比一百余年前让大清帝国灭亡的“武昌起义”,在如今中共政权已走到了末日的2020年,“天灭中共”的日子,看似已即将到来。
参考资料:
《辛亥革命史略》中国国民党江苏执行委员会发行民国20年10月出版
《辛亥革命文献展览会纪念册》辛亥革命同志会发行民国36年出版
《中国现代史》国防部总政治作战部印行民国81年10月出版
[注]:“长毛”是清廷对太平天国军队的蔑称,当时太平军成员皆披头散发。革命军的领导者孙中山先生曾自称为“洪秀全第二”。
責任编辑: 陈新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