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清明节,不少人会联想到节气清明。(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提到华人最著名的传统节日,关乎扫墓祭祖、吃润饼或青团、出游踏青等习俗的清明节(Tomb Sweeping Day)绝对名列其中。不过,你知道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习俗,以及清明节的应景食物吗?在清明节到来前不妨一起来认识吧!
清明节其实不是一个节日喔!“清明”正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节气,也是唯一一个跟节日并称的节气。
华人的传统节日大多数是以黄历计算,但清明节却是采取“节气”计算。节气“清明”确切时间在“冬至”过后的105天,或是“春分”过后的十五日,加上每四年就一次闰年,届时会多出一天(2/29)。因此,即使在黄历上节气是固定日期,但国历却不然,这也就是清明节日期不固定,但每年大多介于国历4/4~4/6之间到来。
不过,清明为什么会演变成缅怀、祭拜祖先的节日呢?一般认为,清明节是从“寒食节”、“上巳节”演变而来。寒食节的由来即是跟介之推有关。
话说晋国公子重耳因为骊姬之乱而被迫逃亡在外。一日,这支逃亡队伍在山间迷了路,并开始面临粮食耗尽的困境。大臣介之推后来竟割下自己的大腿肉来熬煮成肉汤,提供重耳吃下。这也就是“割股奉君”故事的由来。重耳见状,十分感动,并声称日后即位,绝不忘介之推今日之奉,绝对会重重予以封赏。
十九年后,重返晋国并顺利成为晋文公的重耳,当然是开始封赏过去陪他一路辛苦流亡的忠心臣子们。谁知,重耳赏着赏着,却独独忘记了介之推。介之推也够低调,不但不邀功请赏,还悄悄地回乡与母亲过上隐居生活。介之推这种隐居“不言禄”的崇高品格,令人十分钦佩。据悉,有对介之推非常推崇,同时对晋文公感到不满的人,暗地里将一封信放到宫门处。
那一封信如此写道:
有龙矫矫。顷失其所。五蛇从之。周遍天下。龙饥无食。一蛇割股。龙返其渊。安其壤土。四蛇入穴。皆有处所。一蛇无穴。号于中野。
重耳闻悉,赫然发觉自己竟然把介之推给忘了。经人提醒后的晋文公遂急急忙忙赶赴介之推的老家绵山,但却寻人未果。原来介之推得知国君寻自己来之后,因为不愿意接受封赏,特意携老母亲躲藏了起来。大臣为了顺利找到介之推,建议君主放火烧山,好进一步逼出介之推。不过,直至大火燃尽,都不见介之推身影。
大伙儿上山寻找,才惊讶发现介之推背着老母亲、环抱着一颗柳树被活活烧死了。晋文公悲痛不已,却也无可奈何,只好命人砍那棵树木来制作成木屐。重耳除了时刻穿着木屐,还称之为“足下”,借此表达对介之推的爱惜、缅怀之情。后人亦以“足下”来称呼好友。为了纪念介之推,晋文公还明令天下,将介之推忌日订定为寒食节。全国百姓在这一天都不许烧火做饭,只能够吃冷食。
晋文公在隔年的寒食节特地前往绵山祭祀介之推,结果在发现介之推当初抱着的那棵柳树已经冒出新芽后,晋文公不仅折一段柳枝做成圈儿戴在头上,亦将这棵柳树命名为“清明柳”,随后还将每年寒食节的隔日订定为清明节。
至于上述的上巳节则是在黄历三月初三到来,但因为跟寒食节、清明节的日期相近,这三个节日遂逐渐开始融合,成为了今日民众熟知的清明节。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