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千年诗坛最大盛事 李白与杜甫的超然之情(图)

 2023-06-15 10:11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8

李白曾带着杜甫求仙访道,采药炼丹,论道谈玄。
李白曾带着杜甫求仙访道,采药炼丹,论道谈玄,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图片来源:手绘插画志清/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

(接续〈诗圣暗藏秘密?谈杜甫的另一面〉)除了对佛家虔诚的信奉和修炼杜甫的一生也不乏求仙访道的经历。而杜甫“入”的引导者,正是鼎鼎大名的诗仙李白

杜甫和李白的相遇,是诗坛的一大盛事,千古以来,一直为人所乐道。天宝三年,已过不惑之年的李白赐金放还,自梁园东下,在东都洛阳与小十一岁的杜甫相遇,两位巨星一见如故,便成为莫逆之交。“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正是他俩友谊的真实写照。

李白携杜甫 四处求仙问

期间,李白带着杜甫求仙访道,采药炼丹,论道谈玄。启悟杜甫返本归真之正念。在与李白分别之时,杜甫写下《赠李白》,来表达自己的求道之心。

《赠李白》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腥膻,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杜甫厌烦了机谋巧算追求名利的日子,可苦无“青精饭”和“大药”等道家用以服食得长生的秘方,入道无门。希望李白能带着自己求仙访道,并相约一起采仙药,共同修炼

果然,天宝四载,杜甫游齐鲁时,于北海太守李邕的宴席上再遇太白,共赴去年之约。期间,李白带着杜甫登临古迹,谈诗论文,还去拜访了一位姓范的高人隐士。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太白好饮酒赋诗,在遇见杜甫时,早已名满天下,相比之下,杜甫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虽然如此,诗仙却没有架子,整天跟杜甫携手同行,谈道论玄,寻访大德之隐士。诗中的范十,乃像楚聘北郭先生一样绝志世外,是不应辟召之得道高人。杜甫在和他的交谈中,忘记了功名利禄,生出超然之情。

此外,杜甫还同李白拜访过元逸人,他也是一位隐居修道的高人。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
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并阴崖自茅屋。
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松风寒。
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
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
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杜甫称元逸人已修到很高的层次,引得王母昼下。他修真子午谷中,此处的玄都坛地幽僻矣,福地高寒,杜甫欲攀而“不可攀”。寄诗表达了对元逸人抱道高栖超于尘俗的仰慕和艳羡之情。

杜甫观李白境界 诗文透己程度

李白带着杜甫求仙,“登临遍池台”,进一步加深了杜甫修炼的想法。可杜甫看着李白整日痛饮,认为李白并非真修,故而在天宝四载的秋天,两人分别之时,杜甫作诗劝说李白要精进修炼。

《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葛洪是晋代非常著名的神仙,著有《金匮药方》、《肘后要急方》,历来为后世修道人所重,葛洪还攥写了《神仙传》以启悟其弟子的修炼的决心。

杜甫初入修炼之门,认为李白痛饮狂歌,是一个渴求成仙,却不实修之中士,认为李白炼丹未成有愧于葛洪,故而希望他精进修炼。

实际上,采药炼丹只是道家修炼的初级阶段,且道家讲修炼有三千六百法门,不是所有道家修炼都讲究炼丹服药的,有些道家法门讲究炼内丹,以人体为炉,故不能一概而论。

诗仙的来历非凡,司马子微一见,谓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贺知章一见,慷慨解金龟还酒,惊呼谪仙人。唐玄宗一见,即若自失万乘之尊。李白少时就修炼,此时早已修炼到高深境界中了。这非是刚入修炼之门的杜甫可以悟到的。等到了后来,杜甫在修炼上有了突破,方才醒悟,李白的狂,都是表现给别人看的。故称太白“佯狂真可哀”。

其实,李白在写给杜甫的诗中,也暗藏玄机。“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沙丘城下寄杜甫》)诸葛亮高卧隆中,出草庐而助刘备三分天下,可谓之“高”。李白高卧,因有济世之想,另一方面和杜甫结缘,互赠诗文,共同谱写修炼文化以留给后世。

和李白分别后,杜甫不忘修道炼丹,日益精进,可修炼受阻,他便想到了李白。

《冬日有怀李白》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
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
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

鹿门期是指修道之约。《后汉书》记载庞德公携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返。杜甫和李白相约共同寻仙访道,却因世间俗事缠身,未能如愿。杜甫炼丹未成,又贫穷无丹药之资,终日怀念与李白一起的那些求仙访道的经历。

 

值得一提的是,杜甫确有遇仙之经历。天宝十三载,杜甫与岑参兄弟同游渼陂,偶见骊龙吐珠,冯夷击鼓,神女歌舞之奇景,却“苍茫不晓神灵意”,感叹人生短暂。

《渼陂行》
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天地黤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琉璃汗漫泛舟入,事殊兴极忧思集。鼍作鲸吞不复知,恶风白浪何嗟及。
主人锦帆相为开,舟子喜甚无氛埃。凫鹥散乱棹讴发,丝管凋嗽空翠来。
沉竿续缦深莫测,菱叶荷花净如拭。宛在中流渤澥清,下归无极终南黑。
半陂以南纯浸山,动影袅窕冲融间。船舷瞑戛云际寺,水面月出蓝田关。
此时骊龙亦吐珠,冯夷击鼓群龙趋。湘妃汉女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无。
咫尺但愁雷雨至,苍茫不晓神灵意。少壮几时奈老何,向来哀乐何其多。

明末清初文人朱鹤龄对这首诗作了注释:始而天地变色,风浪堪忧,既而开霁放舟,冲融袅窕,终而仙灵冥接,雷雨苍茫,只一游陂时,情景迭变已如此。况自少壮至老,哀乐之感,何可胜穷,此孔子所以叹逝水,庄生所以悲藏舟也。

此时的杜甫,对修道非常向往。广德二年(764)杜甫归成都,寄诗给在长安结识的司马山人,望其指援仙术,求修炼之法门。

《寄司马山人十二韵》
关内昔分袂,天边今转蓬。
驱驰不可说,谈笑偶然同。
道术曾留意,先生早击蒙。
家家迎蓟子,处处识壶公。
长啸峨嵋北,潜行玉垒东。
有时骑猛虎,虚室使仙童。
发少何劳白,颜衰肯更红。
望云悲轗轲,毕景羡冲融。
丧乱形仍役,凄凉信不通。
悬旌要路口,倚剑短亭中。
永作殊方客,残生一老翁。
相哀骨可换,亦遣驭清风。

蓟子和壶公都是得道的神仙,杜甫将他们和司马山人做对比,言其人有很强的神通道术,还能将猛虎当作坐骑。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杜甫的求道之心愈发强烈。因道家讲单传,在修炼到一定境界之后,有许多修炼的玄机属于秘中之秘,是不外传的。即便在形成道教后,真传的弟子仍旧由师父根据其心性、根基和德还有缘分等等之因素来选择。故求得真传并非是一件易事,正如杜甫自己所言“秘诀隐文须内教”(《忆昔行》)。

有一首求道诗也说明了这种情况:

《绝句》
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丹书看转愚。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许多修道人都会遇到修炼的瓶颈,即停留在某一境界中,难以提高。这种求道不得的遗憾还体现在杜甫晚年所写下的另一首诗中:

《幽人》
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
灵凤在赤霄,何当一来仪。
往与惠询辈,中年沧州期。
天高无消息,弃我忽若遗。
内惧非道流,幽人见瑕疵。
洪涛隐笑语,鼓枻蓬莱池。
崔嵬扶桑日,照以珊瑚枝。
风帆倚翠盖,暮把东皇衣。
咽漱元和津,所思烟霞微。
知名未足称,局促商山芝。
五湖复浩荡,岁暮有余悲。

杜甫称幽人来历不凡,可与东皇太一一同仙游。幽人曾与自己有修炼之约,但“天高无消息”。这使得诗人陷入了自我否定之中:或许幽人遗弃我的原因是看到了我道德上的瑕疵,大概自己与道无缘吧。

古往今来,修道都是非常不容易的。杜甫一生漂泊无根,“到处潜悲辛”,还遭逢安史之乱,幼子也因贫穷而饿死。在巨大的祸乱中,杜甫仍旧坚持本心、善心,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实则已在修炼提高之中。但在迷中的修炼者没有悟到这是对他的考验,反而动摇了修炼的信心,以至于杜甫后来转入了佛家的修炼。

其实,这不是修佛和修道的问题,而是杜甫在修炼中需要提高心性了,即便转入佛家修炼,这些“瑕疵”依旧存在,同样会影响自己往上提高。

公元767年,杜甫晚年在《昔游》中回忆求仙访道的经历时,称与李白志同道合非常快乐逍遥,当他们晚上到达山顶时,华盖君刚刚仙逝,他只能“怅望金匕药”(仙药)。后来,诗人修道之心渐渐被世间琐事消磨的不那么精进了,故而“丹砂负前诺”。可以想见,杜甫求道之初,必定是非常精进的,并立下了要修成得道的誓愿,但修炼之路极其艰难,在离乱中虚度了光阴,一度懈怠了修行,那句对李白“未就丹砂愧葛洪”之劝勉,如今却好像成了自白。

修炼必须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在《送重表侄王砯评事使南海》中,诗人写道:“我欲就丹砂,跋涉觉身劳。安能陷粪土,有志乘鲸鳌。”诗人长期跋涉求道无果,不免身心俱疲,加之他体弱多病,也是其修道路上的一大考验。

公元770年,杜甫染上风疾,艰难的写下了《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一诗,这是他生命中最后一首诗。诗的最后,杜甫写道:“葛洪定尸解,许靖力还任。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尸解是修道人修成离开的一种方式,相当于假死。诗人说炼丹乃是家族承传,可是自己至今还未炼成能服食后白日飞升的仙丹,诗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自己没有修炼圆满充满悲哀,泪如雨下。

结语

受到现代观念影响的人们,在看到古人留下的游仙诗和修炼诗时,往往都会一带而过,从未认真思考过其中的真意。特别是现代无神论大行其道,许多人将这些修炼感悟和亲身经历当作迷信和糟粕,或误以为是想像和夸张,带着批判和轻视的观念看待。更有一些中共的御用文人为宣传无神论等邪说,不遗余力地将这类游仙诗解读成一套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来破坏传统修炼文化,致使现代的中国年轻人根本不知修炼为何物,强行切断了人与神之间的联系。

实际上,古人是非常讲究诚信的,不会无端编造一些东西来骗人,特别是像杜甫这样的诚信君子,他们在对待神佛的题材时,都是抱着一个虔诚谦卑的心,不会为博人眼球而胡编乱造,这和艺术的夸张是有严格区别的。

可以这么说,正因杜甫敬佛崇道的信仰,使他有了对生命对宇宙之理的正悟,在艰苦的修炼中塑造了其高洁不屈的品格,方才最终成就其绝高的诗文之造诣。

古往今来,无数人在思考着生命的真谛,寻找着生命的意义,为此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吃尽了人间苦楚。但又有多少志在修炼的人像杜甫一样因为没有得法(修炼的真机)而修炼不上去,只能在迷茫中吃苦,绝望中期盼。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人生在世就是一场修炼,希望明智之士,都能静下心来思考,切莫错失修炼之机缘。

主要参考文献

仇兆鳌,《杜诗详注》,清
房玄龄,《晋书》,唐
刘昫,《旧唐书》,后晋
曹寅,《全唐诗》,清

(全文完)

責任编辑: 初新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