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5日,美国总统乔·拜登在加利福尼亚州伍德赛德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周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图片来源: BRENDAN SMIALOWSKI/AFP via Getty Images )
【看中国2023年11月24日讯】APEC期间的中美领导人会晤(“拜习会”),呈现出中共转趋战略守势的努力,在内部经济放缓、台海问题日益国际化的双重压力之下,北京将主轴放在取得美方承诺不挑战中方政权安全,为了取得此共同政治基础,北京在中美各领域合作与对话的恢复、推动和加强都呈现了高度的积极性。
北京转趋守势
北京语调明显转为“谦恭模式”。新华社对于拜习会的官方叙述引述中方指出,“中国没有超越或者取代美国的规划,美国也不要有打压遏制中国的打算”注更多。
前半说中国没有超越或者取代美国的规划,此言固然是当面沟通不适合剑拔弩张,但是对比之前的“东升西降”此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论述,可见北京的阶段性战略意图呈现收缩。
后半,对于美国的战略态势方面亦鲜少批评,不再点名美国主导AUKUS(美英澳三方安全协议),Quad(四方安全会谈)等是冷战思维、搞小圈圈、战略圈地运动等负面陈述。中方只是委婉地表达委屈和期许:既然中方无意挑战美国,希望美国也不要打压遏制中国。
细品这句话“美国‘也不要有’打压遏制中国的打算”,既然还需要呼吁“也不要有”,表示心里判断现在美国就是“有一些(在打压遏制中国)”,不然无须呼吁,然而即便都被打压遏制了却依然不直接出言批评,如此的措辞委婉,中方的姿态不可谓不柔软。
“将小善发扬为大善”的正面宣传
再读新华社新闻稿《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通篇语气依然是尽量放大正面讯息的文风。
新闻稿的开头第一段的总结关键句子是:“两国元首就事关中美关系的战略性、全域性、方向性问题以及事关世界和平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交换了意见”,也就是没有能够“达成了共识”,因而退而求其次的安慰奖,由此可见中方在实质性政策议题上的收获恐怕有限。
新闻稿中段引述习近平的主观期许,曰:“今天我们在旧金山再次面对面会晤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我期待在峇里岛会晤基础上取得新的共识和成果。”
新华社新闻稿做结的最后一段依然盛赞“这次会晤积极、全面、富有建设性,为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指明了方向。旧金山应该成为稳定中美关系的新起点。两国元首责成双方团队在落实好峇里岛会晤共识基础上,及时跟进和落实本次会晤达成的新愿景。”
显然中方对于取得新共识的主观期许没有成真,中方实际收获有限,无法和美国达成“新共识”,只好称呼有达成某种模糊的“新愿景”。
中方对此肯定失望,但是新华社宣传体系依然将小成果发扬为大收获,中方迫切希望诱发中美关系良性循环的用心跃然纸上。
What does Beijing want?
北京为何如此姿态柔软而又放大对手的善意?从新华社关于拜习会的新闻稿中,剔除了大原则、“五个共同”呼吁、以及细项的共同行动项目之外,中方实际提出的是两项要求:台湾问题以及出口管制。
北京重申“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并且呼吁美方“停止武装台湾,支援中国和平统一”。
其次,北京呼吁北京取消对中的“出口管制、投资审查、单边制裁”,损害“中方正当利益”并且“剥夺中国人民的发展权利”。
在实质面,美国出口管制和技术去风险策略,似乎已对中国经济产生足够压力,迫使中国转向更柔软的姿态以求减缓美方压力,徐图经济重整。在象征意义面,“台湾问题”若持续国际化显然对北京不利。
北京经济复苏需要回归“可亲可爱”乃至于“可投资”的熊猫外交形象,而需收敛“战狼外交”。然而要是在台湾问题上过于强硬,台湾稳定事关全世界经济供给链韧性,过度对台湾施压容易于国际上犯众怒,无益于北京突破西方科技封锁。但若是对台不强硬则在统治经济绩效下滑之际再额外承受内部民族主义压力。也就是无论对台强硬或柔软,都将让北京领导层处于被动位置。
既然怎么做都不利,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让台湾问题的能见度降低,不要成为一件事儿。因此北京才会在拜习会中再三强调台湾问题,寄望美国可以“了解彼此的原则底线”,“不折腾、不挑事”,“共同有效管控分歧”。不要在什么“分歧”上“挑事”?当然是台湾问题,因为习近平在会议中点名了“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
拜登在此次会谈中选择以三分巧劲回应:在“台湾问题国际化”方面不直接作答,但是在密切相关的“台海问题国际化”上则是丝毫不手软。拜登正面陈述“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是全世界的共同利益”(“that the world has an interest in peace and stability in the Taiwan Strait.”),拜登的言下之意很明显:既然世界各国在台海是利益攸关方,世界各国自然也应该有置喙权。而台海问题,说穿了如果不涉及台湾问题,台海问题又哪里会是问题?所以拜登在问题“国际化、扩大化”方面提及台海而不直接提台湾,是给远来是客的客人保留体面的委婉修辞。
然而这对于现在迫切的北京而言已经足够。在台湾问题上,美国给中方吃下一颗定心丸,美方没有趁机加码。拜登维持了一年前于峇里岛会晤时的论述:只提及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没有改变,而没有额外提及中美三项公报、台湾关系法或是六项保证;拜登也重申了在峇里岛会晤的五项承诺,包含“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支援台湾独立”等。
这些相当于美方承诺不会挑战事涉中共政权安全(regime security)的最核心议题,无意讨价还价的北京判断这已经是足够构成中美之间关系修复的共同政治基础,随即同意恢复推动和加强中美各领域对话合作,包含双边军事对话以及成立中美禁毒合作工作组等。
小结
拜习会显示的中美关系图像是,在美方提供战略再保证(strategic reassurance)、尊重北京政权安全和最大红线的前提下,中方释出被西方解读为善意的诸多措施。
然而这些进展是有条件且脆弱的。以外界最关注的中美两军恢复军事对话机制这点,新华社强调这是“在平等和尊重基础上恢复”,言下之意日后美国若是在任何议题上伤害到北京的感情、令北京不再感觉被尊重,北京便可以立即再次中断对话机制,便且指控是美方先破坏“尊重”的政治基础。
白宫的新闻稿开宗明义面说“拜登总统强调美国和中国之间首先是竞争关系”(“President Biden emphasized that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are in competition”),由此可见,在中美关系以“战略竞争”为主轴的年代,今日释放出的“善意”未必不会成为明日随时可以威胁收回的“人质”,阶段性的“合作”未必是为了长期根本关系正向化,而可以是为了日后更有利“竞争”的卧薪尝胆。此是“合作、冲突、竞争并立”,而以战略竞争为主轴的中美关系辩证逻辑。
(本文为《上报》独家授权《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请勿任意转载、抄袭。原文链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