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教育,是教给孩子独立。(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天下父母心,不外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能够有出息,但是只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好父母了吗?并不见得!
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而艰钜的事业,需要父母的精心栽培和细心呵护。成绩优秀的孩子固然可喜,可那些优秀的品质却决定着孩子一生的幸福:独立自信、善于思考、做事情专注、懂得感恩,等等。
无论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否有差异,优秀的孩子往往有迹可循。如果你发现孩子有这3种迹象,说明他们被父母教育的很好。
一、独立自主
教育孩子,可以不优秀,但不能不独立。如果一个孩子不能够独立适应社会,父母再多的教育也是枉费。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孩子独立,胜过当第一。”孩子终究要长大成人,离开父母的庇护,独自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
父母不可能给孩子一生的陪伴,教会孩子独立,孩子才能具备未来自我鞭策和成长的动力。
蒙台梭利博士说:“教育孩子的最高目标,就是要让孩子能够独立;无论在精神上、物质上都毋须依赖父母,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负责”。
作为父母,不能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学习成绩再好,没有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的基本能力,终将会被社会所淘汰。
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包括:
1、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
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整理书包、文具,自己洗小臭袜子,自己拖拖小卧室的地……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决定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行,而是大人觉得孩子不行。
当你放手让孩子尝试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原来可以那样独立。
谷歌创始人佩奇和布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问到成功的秘诀时,他们表示就是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负责,自己解决。
佩奇说他们二人都曾上过蒙台梭利学校,蒙台梭利教育主张“教他们思考,给他们追求自己兴趣的自由,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人生很长,唯有学会独立。然而,父母却总在不知不觉中溺爱孩子。
当我们打着“爱”的旗号,包办孩子的一切的时候,不仅令自己十分辛苦,也会让孩子失去独立的机会。
爱孩子,就要让孩子学会独立。
二、思考能力:观察、谋定而后动
喜欢安静的孩子,并不是没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他们在做事情之前,都会耐心地观察一段时间,在评估自己的能力和安全性之后,才会采取行动。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总是喜欢自己一个人玩,并且善于思考,喜欢向你提问题,你应该高兴才对。说明孩子已经具备了独立的精神,他正在逐步养成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曾经说过:每当家里有聚会,屋子里聚满人的时候,罗琳就会觉得非常不自在,她经常一个人偷偷躲到房间里去看书。
她说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才会觉得无比自由和放松。正是因为有很多独处的时间,罗琳才会在脑海中形成那个拿着魔法棒,带着黑框眼睛,行走在魔法学院的哈利形象。
喜欢安静的孩子,一般观察能力都比较强。他们大多数时候喜欢独处,也更偏向于安静的环境,追求自己内心世界的有序性。这一类孩子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做什么,在人生的每一个选择的路口都可以遵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喜欢并适合的事情。
三、专注和耐心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无论家长怎么催促,环境怎么嘈杂,他总是不急不慢地做着自己的事情,非常耐心而且专注。
有时候自己在家也玩的很嗨,从不主动提出要大人带他出去玩。
这样的孩子习惯深度思考,做事情更加专注,他们会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去处理事情,也更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蒙台梭利博士在其著作《童年的秘密》一书中写道:当我们发现孩子经常专注地重复一项活动,不受外界干扰,而且当儿童每一次经历这种体验之后,他们整个人就很开心,充满活力。他们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练习,在这样做的时候并没有外在的目的,而是出于一种内在的需要。孩子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他们的自娱自乐,并非成人眼中毫无意义的“过家家”,而是他们在听从自己内心发展的呼唤。
真正睿智的父母,不会强迫孩子去做一些孩子不喜欢的事情。
而是努力去发现孩子的长处是什么,并且创造适宜的环境,去激发孩子的长处,支持他们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个优秀的孩子,离不开父母的指引。而孩子的优秀,不一定非要体现在学习成绩上,衡量一个好孩子的标准,每个家长都有自己判断的尺度。
好的家庭教育养出来的孩子,一定是会感恩、有温度、知勤劳、有韧性。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孩子真的很努力在学习了;成绩却始终普普通通,那么不要忘记培养孩子其他的品质。
接受孩子的平凡,才是父母的不平凡。我们千帆过尽,无非就希望孩子将来可以健康、快乐、独立的生活。
孩子的成长,往往有迹可循,父母要给孩子最好的支持,孩子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