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韩濩《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右:智永《真草千字文》。(图片来源: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合成)
智永,俗姓王,名法极,生卒年不详。陈、隋时期山阴永欣寺僧人,人称“永禅师”或“智永禅师”。著名书法家,尤工楷书和草书。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七世孙,为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后代。智永闭门习字三十年,留下“退笔冢”和“铁门槛”二个为后世津津乐道的典故。
智永闭门习书三十年 传王氏笔法
智永出身书法世家,自幼耳濡目染,并跟随南梁书法家萧子云习字。其后学习先人(“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笔法,既能严守家法,继承王氏书法传统,又能将正宗的“二王”书法传授给初唐的虞世南、陆柬之等人,影响唐代书风,被公认是承上启下的大书法家。
智永学书用功至勤,毅力惊人。为了领悟家法之精髓,他隐居于永欣寺内书阁,立誓:“书不成,不下此楼。”每日鸡啼即起,临池学书,努力不懈。他在屋里准备了好几个容量一石多的竹编大簏子,每当笔头写到秃的时候,就将秃笔丢进簏子内。日积月累,这些功成身退、损坏的秃毛破笔竟然积攒了十大簏。智永遂把这些秃笔头埋于永欣寺窗前的空地上,堆成坟冢状,并提笔写下“退笔冢”三大字以作为纪念。成语“退笔成冢”的历史典故由此而来,成为砥砺后人奋发向上的千古美谈。
智永专心学书,勤苦不辍。三十年不下楼,功力深厚,用笔精熟,终于形成自己的风格,书名大振。求书者络绎不绝,竟将寺庙的门槛踏破了,只好用铁皮将门槛包裹起来,时人谓之“铁门槛”。
《千字文》备受推崇 存晋人法度
《千字文》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所组成,原名《次韵王羲之书千字》。据《太平广记》记载,梁武帝萧衍命殷铁石从内府所藏王氏墨迹中,勾摹出“书圣”王羲之所书一千个字,供皇子和贵族子弟们习练书法,但千字杂乱无章,遂令散骑侍郎周兴嗣重新编文。相传周兴嗣为此一夜白头,编出一篇以儒家思想为主,涵盖历史、自然、天文、地理、社会常识等,语言优美,几乎字字用典、句句引经,理脉贯通又简明易记的书法教程,也是教授儿童汉字的重要启蒙读物《千字文》,和《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合称为“三百千千”。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智永晚年曾以真(楷书)、草两种字体写了千余本《千文字》,挑选其中最满意的八百本,分送给江东诸寺。他按照学习书法的顺序,以基本笔画、偏旁部首、字形结构等三个部分书写。全篇法度严谨、结体茂密、骨力内蕴、笔姿儒雅,可见其藏头护尾、一波三折的韵律。传世的智永《真草千字文》有两本。一本是墨迹本,为纸本,每面四行,一行十字,在唐代时由日遣唐使传到日本,对日本书道影响颇大,另一本为保存在陕西省西安碑林的北宋董薛嗣昌石刻本。
智永《真草千字文》备受历代书家推崇。宋代米芾赞其“秀润圆劲,八面具备”;宋代苏轼《东坡题跋》说:“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如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明代都穆《寓意篇》评:“气韵飞坮,优入神品,为天下法书第一。”;清代何绍基曰:“笔笔从空中来,从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以喻之。”
明解缙《春雨杂述》有言:“自义、献而下,世无善书者。惟智永能寤寐家法,书学中兴,至唐而盛。”现今王羲之真迹无存,所幸后世尚可透过智永书《真草千字文》来寻求正统王氏笔法,这也是智永在书法史上最大的贡献。
据说著名的书法笔法“永字八法”是智永所发明。他也将自己的书法理论写成《心成颂》,又开启后代书法家书写《千字文》的风气。包括欧阳询、颜真卿、米芾、宋徽宗、文征明等历代大书法家,写出无数传世名帖。元代赵孟頫是继智永之后写《千字文》最多的一位书法家,自称“二十年来写《千文》以百数”。
此外,传说智永收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传给弟子辨才和尚。其后衍生出酷爱书法的唐太宗命监察御史萧翼至永欣寺,想方设法,成功盗取〈兰亭集序〉的故事。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