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到了关键时刻,但目前陷入双重困境。(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2024年9月23日讯】(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9月23日,中国央行向银行系统注入2346亿元人民币,并称“维护季末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合理充裕”。第三季度将结束,中国经济到了关键时刻,但目前陷入双重困境。
中国央行向银行系统注资2346亿元
9月23日,中国央行向银行系统注入2346亿元(人民币,下同),包括时隔9个月重启十四天逆回购操作,利率并下调10个基点。
中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银行系统注入资金,其称目的是“维护季末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合理充裕”。
中国央行的公告说,中国央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通过七天期逆回购操作注入了1601亿元,利率为1.70%。同时,通过十四天期逆回购注入了745亿元,利率为1.85%,相比之前的利率1.95%下降了10个基点。
路透社引述分析师的话称,这次资金操作本身并不构成重大政策放松。中国通常使用逆回购操作帮助银行系统应对长假期。
“我不会将此次利率下调视为央行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信号,”保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Zhiwei Zhang)表示,“尽管如此,我确实预计央行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进一步下调七天期逆回购利率以及存款准备金率。”
今年2月,中国央行也进行了1050亿元的七天期逆回购操作,当时利率为1.80%。9月23日的这次注资正值中国“十一”长假期前夕。
中国央行在7月的中共三中全会后下调了几项关键利率,其中包括将市场七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1.8%下调至1.7%,不过当时没有调整十四天期逆回购利率。
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面临通货紧缩、长期房地产危机、债务激增以及消费者和商业情绪疲软。尽管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经济增长仍然乏力。上周,随着美联储启动降息,市场猜测中国可能将加快宽松的步伐。
中国官方9月23日宣布,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9月24日将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罕见地共同举行新闻发布会。届时或有新的信息及政策发布。
中国经济陷入通缩(通货紧缩)和产能过剩的双重困境,但中南海经济决策层却犹豫不决,既没有刺激政策出台也没有进行真正的改革。
中国经济通缩(通货紧缩)和产能过剩
过去几年,欧美大部分国家一直在抗击通胀(通货膨胀),而中国则面临相反的情况。中国的通缩(通货紧缩)压力正在加剧。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2024年8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6%,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实际上仅上涨了0.3%。
另一种观察物价变化的指标是GDP平减指数,也就是中国名义GDP增长与实际GDP增长之比,反映的是总体物价的变动幅度。用这一指标来衡量,中国已连续五个季度处于通缩状态。
有目共睹的是,房地产市场的危机爆发拖累了整个经济,房地产开发商以及材料等相关行业纷纷缩减投资。长期以来,房地产一直是中国家庭最重要的财富积累资产,但如今人们已收紧钱包。消费支出减少导致物价下跌,给企业利润和工资带来压力。这可能引发恶性循环,使通货紧缩更加根深蒂固。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师在最近的一份研报中甚至表示,通货紧缩目前是中国的“头号公敌”。
中南海经济决策层没有直接向家庭提供促销费的刺激政策,而是选择支持制造业。这导致许多行业产能过剩,过剩产品最终流向海外市场。这虽然有助于中国出口(中国8月份出口同比增长8.7%),但产能过剩正给价格带来进一步压力。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衡量工厂出厂价格的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近两年来一直处于下降态势。
中国出口激增也引起许多国家的担忧,并引发了电动汽车等领域的贸易壁垒,这意味着仅靠出口推动增长恐怕很快将难以为继。
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投资制造业和出口并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源:房地产市场低迷。今年5月,中国宣布鼓励地方政府收购存量商品房作为保障性住房,这项政策旨在去库存,方向是正确的。但是,负责收购任务的地方政府因土地出让收入和税收减少而受到重创,几乎没有可以用来收购存量房的资金。
《华尔街日报》认为,但中央政府似乎不太可能放弃现有的策略,至少目前是这样。中国当局一直不愿意直接投入资金刺激消费,认为这只是权宜之计,而扶持产业将有利于建立长期产能。支持生产,尤其是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技术等战略性高端产业的生产,有助于打造国家领军企业,这是中国当局产业政策的另一个关键目标。在某一刻,中国当局很可能触及到一个经济疼痛的阈值,迫使其采取更果断的行动。一种可能性是中央向地方转移更多资金,协助地方政府清理过剩商品房。
可即便如此,也无法让中国经济转向更可持续的增长动力,例如国内消费。十多年来,外国分析师和投行经济学家一直呼吁中国进行这种改革。但这需要中国当局进行深层次的结构性改革,并实现根本性的思维转变。情况可能需要变得更糟,才能刺激中国当局真正变革。
前中国央行行长罕见承认经济面临威胁
9月6日,前中国央行行长、目前担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的易纲在上海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我认为,当前他们(领导层)应该把重点放在抵挡通货紧缩的压力上。如果你看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它是正值,但你还需要看人们的收入和税收收入。”
“关键是如何改善内需,如何应对房地产市场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易纲补充道。他并指出,对中国民众而言,最重要的是就业前景和收入预期。
中国经济自第二季度以来其增长势头有所减弱。7月份中国16至24岁的青年(不包括学生)失业率从6月份的13.2%上升至17.1%,创年内新高。
易纲表示:“总体来说,我们面临内需疲软的问题,特别是消费和投资方面,因此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易纲表示,“当务的重点是让GDP平减指数转正。即使我们意识到这有难度,也应该尽最大努力。” 他指出,中国广义价格衡量指标已经连续几个季度为负值。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