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陈容 九龙图(局部)。
龙是万兽之王,是能飞天入地行云游水的灵兽,是威严而不可侵犯的神物。龙一向是听命于上天的,它执行的是不可违逆的天命,人们既对它尊崇有加,又对它感到畏惧。帝王们喜欢称自己是“真龙天子”,藉以彰显不容置疑的皇权。在龙的身上,人们可以感受到一种突破空间束缚的强大力量。在历史的发展中龙的形象是不断变化的,人们也在不断重新去认识它。
相传最早画龙的是三国的曹不兴,他受聘于孙权,为宫廷画家。他曾画《青溪见赤龙出水图》,画上标明送给当时只有3岁的孙权之孙孙皓。陆探微在府中见到此轴,尝试将它放置水上,顿时“应时蓄水成雾,累日滂霈”,还真像一条真龙呢!故南朝齐谢赫说:“不兴之迹,殆莫复传。唯秘阁之内,一龙而已。观其风骨,名岂虚成。”相传曹不兴画龙甚多,遗憾的是他的作品却无一流传至今。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也擅长画龙,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洛神赋图”,画中洛神端坐于云车之上,回收顾盼,座前立一神女驾手,云车之前有六龙并驾驭齐驱拉车奔行云中。但顾恺之画的六龙看上去却不像我们心中“角似鹿、头似驼、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也”的龙。这6只神兽以赤色和白色相交排列,在洛水之上拉车奔跑。它们有鹿一样白色的角,角没有分叉,大而长的耳朵,鱼一样的眼睛,脸部较长。身体看上去像走兽,身上有鱼鳞,背部无毛,尾部也无毛,肚子有蛇纹,爪子看上去更类似于虎豹的足。这种龙形在汉代画像砖中数量较多,可见东汉绘画艺术与东晋是一脉相承的。
南宋 陈容 九龙图(局部)。
南北朝的张僧繇是中国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画龙大师,唐人李嗣真称他的画“骨法奇伟,师模宏远,岂惟六法精备,实亦万类皆妙。千变万化,诡状殊形。”据唐朝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记载,当时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4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3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的是4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的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睛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睛,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觉得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不得不答应给龙“点睛”。
这一天,在寺庙墙壁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他刚点过第二条龙眼睛,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已不知去向了。
据《宣和画谱》记载,唐代吴道子也是一位擅长画龙的高手,“道子画龙,则麟甲飞动,每天雨则烟雾生。”《酉阳杂俎》续集也记载道:“(长安)西中三门里南门,吴生画龙及刷天王须,笔迹如铁,有执炉天女,窃眸欲语。”可见其画龙的熟练程度,时人还见吴道子“惨淡十堵内,吴生纵狂迹”。风云将逼人,鬼神如脱壁。其中龙最怪,张甲方汗栗。黑夜窸窣时,安之不霹雳。”
盛唐画家冯邵正,擅长画龙和水。据记载,唐开元中,关辅大旱,京师缺雨尤甚,少府监冯邵正提早在某殿西壁画一素龙,然后再令四壁各画一龙,只见得“奇状蜿蜒,如欲振跃,绘事未半,若风云随笔而生。”皇帝与众官“于壁下观之,麟甲皆湿。设色未终,有白气若帘芜间出,入池中,波涛汹涌,雷电随起……不终日而甘露遍于畿内!”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