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嚴格紀律約束的黨內,尚且可以反對報刊"國家化"傾向,難道還能容忍社會上的報刊國家化傾向嗎?國家壟斷輿論工具,則是報刊國家化傾向的登峰造極。國家壟斷輿論工具,必然導致如下後果:
1)限制文化選擇自由。思想與文化的關係極為密切。在文化開放時代,人們可以自由接觸各種學說,見多識廣。而且,在激烈的思想交鋒中,思辨能力也迅速提高。這些當然是產生思想家的豐厚土壤。但倘若國家壟斷輿論工具,文化開放的局面、就難以形成,因為國家是唯一的出版者,顯然不會出版對國家它不利的書刊。這樣,文化非但不是思想自由馳騁的天地,反而成了國家向人們灌輸"正統"觀念、強迫人們服從的工具。文化的繁榮也就無從談起了。
2)妨礙科學研究。國家壟斷輿論工具,也就是國家壟斷了批評的權力。這時,批評就不再是"理性的利刃"而恰恰是"專橫的鈍剪"了,因國家的批評總是"想批評而不想受到批評",總是"錯誤地把個別人當作普遍智慧的化身,把強力的命令當作理性的命令,……而把粗暴蠻橫當作論據有力"。既然這種所謂"官方理性"不向科學學習,"反而去教訓科學,並儼然作為一種科學的預見,規定科學家應該有多粗的鬍鬚才能成為世界的化身,"科學研究的自由空間也就非常有限,科學的發展也就非常遲緩了。
3)敗壞道德。馬克思沒料到國家壟斷輿論工具這個怪物的出現,所以,他認為書報檢查制度是最壞的制度:"起敗壞道德作用的只是受檢查的出版物。最大的罪惡──偽善──是同它分不開的;從它的這一根本劣點派生出它的最醜惡的(就是從美學觀點看來也是這樣)劣點──消極性。政府只聽見自己的聲音,它也知道它聽見的只是自己的聲音,但是它卻欺騙自己,似乎聽見的是人民的聲音,而且要求人民擁護這種自我欺騙"。事實上,國家壟斷輿論工具,比書報檢查制度更壞:其所以實行書報檢查,是因為還有非國家化的書報存在;而國家壟斷輿論工具,則使這種檢查成了多此一舉──這時,除了國家和國家製造的"人民"的聲音外,真的是一點其他的聲音都沒有了。既然如此,它對道德的敗壞,當然更甚於書報檢查制度。
4)腐蝕人民。正如馬克思所說,自由的出版物是人民用來觀察自己的精神上的鏡子。如果國家壟斷輿論工具,人民的這一自我認識的形式就不復存在,就失去了"聰明的首要條件"。在這種情況下,"人民不是在政治上有時陷入迷信有時又什麼都不信,就是完全離開國家生活,變成一群只管私人生活的人"。
5)使國家失去安寧。既然公民只能發表連他們自己都不相信卻為國家所歡迎的"願望",國家就無從接近人民的真正願望。而正確的政策總是人民願望的真實反映。如果人民的願望不能自由表達,國家就缺乏形成正確政策的依據,從而導致決策失誤,使人民不滿。同時,輿論工具國家化,成為國家機器的一部分,也使社會喪失了監督國家的有效手段,"國家這個禍害的最壞方面"就難於清除,國家與社會的矛盾就會加劇。由此可見,沒有真正的思想自由,就沒有真正的安定團結。
- 關鍵字搜索:
- 恩格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