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情況,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昨日在一場研討會上表示,中國已經到了快速向外資本輸出的時候,但由於大部分都是國有企業,各種官僚作風讓海外投資案例大都鎩羽而歸,有的國企甚至利用資本輸出來從事資金外逃,情況相當嚴重。
臺灣工商時報報導,林毅夫在由道瓊社與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辦的「二○○二年工商峰會」上表示,中國已經步入資本輸出階段,由於中國從一九九八年開始出現通貨膨脹現象,主要原因是生產能力過剩,像家電業生產設備的使用率只有五○%到六○%。但大陸家電業產品具有與日、韓等國競爭的實力,所以應該把這些閑置設備移到海外生產。
臺灣工商時報報導,林毅夫在由道瓊社與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辦的「二○○二年工商峰會」上表示,中國已經步入資本輸出階段,由於中國從一九九八年開始出現通貨膨脹現象,主要原因是生產能力過剩,像家電業生產設備的使用率只有五○%到六○%。但大陸家電業產品具有與日、韓等國競爭的實力,所以應該把這些閑置設備移到海外生產。
從經濟學角度看,當一個國家國民所得每人每年平均達到二千美元時,這個國家將不只吸引外資,也會開始向外輸出資本,這是因為當經濟步入快速增長期後,一些產業會因為工資提高而喪生競爭力,必須移往工資低的地區生產。中國國民平均所得雖然只有九百美元,但因為中國地區內部差距大,像上海已達到五千美元,福建浙江一帶也逼近二千美元,這些地區的產業結構會進行調整。
不過,林毅夫表示,「大陸企業到海外投資成功的例子是少之又少」,其中絕大多數是國有企業,產權不明又缺乏經驗,對海外環境不瞭解,常常有勞務糾紛;好大喜功也是一大弊病,只想一味趕超與國外大企業競爭;缺乏人才也是致命傷;還有習慣與政府部門搞關係,充滿官僚作風;最重要的是利用資本輸出來作資金外逃。林毅夫認為,到海外投資的企業應以產權明確的私營企業為主,並採取「早半拍」(half-step principle)的策略,即到經濟程度上比中國慢半拍的國家和地區,如中歐、中亞及越南等。
目前中國對外投資以工程承包、勞務輸出為主,根據林毅夫所提供的數據,在二○○○年對外投資是一百一十三億美元,其中七五%是工程承包,至一九九九年底,有五千六百六十六家到海外投資的企業,地理分布以澳大利亞及加拿大最多,反映出中國目前對外投資主要為資源開採型,貿易型企業相當少。
- 關鍵字搜索:
- 為什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