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共黨史入門是胡華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還是在印尼讀中學時學校用的教科書。回國進了大學以後,買了何干之的<中國現代革命史>,這是高等院校基本理論課的用書。何干之是我們的系主任,胡華是中國革命史、後來改為中共黨史的教研室主任。但是我們讀黨史專業時,卻要我們扣住胡喬木的<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因為所有觀點要以它為準。但是他們基本上只寫到一九四九年中共建政為止。以後新出的一些中共黨史編年史,哪怕是文革結束以後出的,民主革命部分還難逃這個巢臼,因為按中共的觀點,毛澤東晚年才犯錯誤,所以前面部分,他還是一個神。而社會主義部分,由於是「正在進行時態」而處於浮動狀態。
一到香港,我陸續接觸了兩套黨史著作,一是王健民的<中國共產黨史稿>(三冊),一是郭華倫的<中共史論>(四冊)。但是當時經濟狀況拮据,好多年以後才買了郭本,王本是書店剩下第一、二冊特價,沒有第三冊了才買下。這兩套書給我開了許多眼界,知道了許多過去完全被蒙在鼓裡的「內幕」。但是很大的遺憾是,這些黨史只到一九四七年國民黨軍隊佔領延安為止。其後國軍一路敗陣,不能再寫下去了。因此寫中共黨史而要為國民黨諱,顧忌到國民黨的黨性,這個黨史就不可能真正全面和客觀了。
記得大概一九八七年左右,當時中國的政治氣候比較開放,同當時<人民日報>駐香港記者飲茶聊天,他們也談起如何會有一本真正的中共黨史也不知道他們是真正的期望,還是挖苦說:「你來寫一本啦。」我知道自己的特長不在這裡,更何況為稻粱謀,成了爬格子機器,現炒現賣,哪裡能從事長遠的建設?
以後雖然多次應邀到臺灣訪問,也是以評論員或作者的身份,反而是同政界、新聞界或文化藝術界打交道,同臺灣學術界沒有接觸,對臺灣研究中共黨史的情況也沒有新的瞭解,只知道有幾本評論中共的雜誌。一九九七年移居美國後,能見到的中文書籍更少,一直到去年我出版<中共風雨八十年>時,才赫然在紐約的世界書局看到<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這本書,但已經是修訂本,而作者正是在<聯合報>給我寫書評的陳永發教授。由於這個新發現,不論是興趣也好,好奇也好,我都要想辦法找來讀。這本厚達一千一百多頁而有六十多萬字的兩冊書。我花費幾個月才斷斷續續的走馬看花看完。由於時間匆促,很難發表評論,只是認為它是當今華文世界中最權威、最全面、最客觀的中共黨史「教科書」了。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臺灣已經擺脫意識形態的束縛,陳永發又經過西方的教育,有條件寫出不帶偏見的中共黨史著作;這些年來,大陸的黨史工作者,也努力的在還中共黨史的本來面目,也有相當的成就,例如<百年潮>有關人士的努力,以及高華所著<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我非常敬佩他們的努力,更對自己過去學的黨史感到自慚形穢。然而大陸還沒有擺脫意識形態的束縛而不可能有真正的學術自由,因此有些著作只能拿到香港或臺灣出版,而且也難以出版全面系統的黨史著作。在這情況下,<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的出版是相當鼓舞人心,而我也鄭重向大家推薦這本書。
作者陳永發現任職務是臺灣中央研究院研究員、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畢業於臺灣大學和美國史丹福大學,曾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從事博士前研究,在加州柏克萊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曾有對中共專題研究的著作出版,除英文著作外,中文著作有<延安的陰影>,還著有<紅太陽下的罌粟花>,專門論述中共在「抗日根據地」的鴉片貿易。這本<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是吳大猷擔任中研院院長時計畫出版<最近兩百年中國史>三冊中的第三冊,這三冊分別是:上冊,晚清篇,劉廣京著;中冊,民國篇,另名<中華民國史稿>;下冊中共篇就是本書了。
本書初版是在一九九八年,修訂是二○○一年,因此所謂「七十年」實際上是近八十年,一直寫到一九九七年鄧小平逝世、江澤民權力鞏固以後。除了參考西方的論文和專書外,作者更運用了不少中共黨史工作者的betway体育手机网 研究成果,還有一些中共領導人的回憶錄,範圍相當全面。但是基本上以一人之力完成這本巨著,實在是了不起的成就。
同中共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及「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黨史分期不同,本書的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革命奪權」,第二部分是「不斷革命」,第三部分是「告別革命」。具體內容有十章,再加前後的導論和結論。第一部分是以下五章:第一章「知識份子搞革命」,第二章「尋找群眾的基礎」,這兩章相當於建黨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第三章「到農村去:『割據』自主」,相當於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第四章「民族戰爭中東山再起」,相當於抗日戰爭時期;第五章「包圍和孤立城市」,相當於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第二部分有以下四章:第六章「封建王朝抑革命政權」,基本內容是中共建國初期的經濟恢復時期和五大運動;第七章「社會自主力量的窒息」,是經濟上的社會主義革命(三大改造)和思想政治戰線上的社會主義革命(整風反右)。第八章「向共產主義天堂邁進」,也就是大躍進、人民公社、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三面紅旗。第九章「人類歷史發展的巔峰?」內容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第三部分是第十章「鄧小平時代」。也就是改革開放時代。結論是第十一章,雖列在第三部分裡,但因為它是對整個中共黨史的總結,應該獨立來看而不在「告別革命」內。而每一章也有自己的導讀和總結,特別深入探討民族主義、發動群眾、基層權力結構、思想改造和控制等,例如國共內戰中為何中共能取勝。這些都有助於閱讀和思考,雖然有時會感到有小小的重複。而最重要的事,固然作者是「境外」的背景,但是不會令人覺得是隔靴騷痒,而是對中共有真正的認識。
從內容來看,「告別革命」部分的內容比較少,也許因為許多史料還相當敏感,非常保密,因此其真實度還很難判斷,例如許多高層權力鬥爭的內幕的檔案或回憶錄還沒有公開,有些事件因為時間還短而不便輕易作結論,在嚴肅的著作中就要比較慎重的處理。
本書的觀點當然同中共的官方觀點有異。但是從現時的中共官方來看,本書最大的政治不正確還在於對江澤民的評價份量太輕,在第十章「鄧小平時代」三節中只佔了最後一節中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它包括:一、經濟繼續開放,二、黨一元化體制的動搖,三、鞏固江澤民核心。而從現在江記共產黨的觀點來看,江澤民是毛、鄧以後的第三代核心,具有至少同毛、鄧相同的地位。因此十六大中共要修改黨章,政治報告中要充分歌頌第三代領導人,主要當然是江澤民的功績。或許期望在江澤民時代結束後,本書有進一步的修訂。
(前哨)(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凌鋒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