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文章內容非常簡單,不過是列舉了自從中共七大以來歷次黨代會作政治報告的都是哪些人:
"七大的報告是毛澤東作的;八大的報告是劉少奇作的;九大的報告是林彪作的;十大的報告是周恩來作的;十一大的報告是華國鋒作的;十二大的報告是胡耀邦作的;十三大的報告是趙紫陽作的;十四大和十五大的報告兩次都是江澤民作的。江某風光佔盡,已經佔了兩次了。看來今年十六大的報告恐怕還是由江某作,要佔第三次了。不過如果還是由他作,那可就不再是什麼風光的事了,而是變為笑談了。"
濃縮版的中共黨史
且不說江澤民是否還能在今年的十六大上連續第三次搶佔作報告的話筒,也不說即使江澤民摘取了這種"三連冠"究竟是"風光"還是"笑談",對我來說,更耐人尋味的似乎還是這篇小文前半部分不動聲色地羅列的史實。
其實,從某種意義來說,那都是些人所共知的事實,但經過這麼一羅列,這麼一對比,卻讓我至少有兩點"吃驚":
其一,除了江澤民之外,從中共七大到十三大,每次代表大會作政治報告的人都面孔不同;
其二,面孔不同,似乎又不能說明中共"江山代有才人出"或"長江後浪推前浪":除了七大的毛澤東和十五大的江澤民之外,其餘歷次黨代會的報告人、包括十四大時的江澤民,都不是實際上的中共最高領導人,他們或是盛名難副的"接班人",或是名實分家的"虛君",而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只有兩人:毛澤東和鄧小平。
其實,這個中共歷屆黨大"報告人一覽表"似乎就是濃縮版的中共權力鬥爭史、"潔本"的中共高層風雲演義,你大可以在這幾個"x大的報告是由作的"的句型之間加上括弧,註明"此處刪去多少多少字"。
特點與共性
不要看它簡潔、濃縮,這個"一覽表"涵義非常豐富,反映了毛澤東時代、鄧小平時代和江澤民時代各自不同的特點,也許在某種意義上還體現出了中共權力繼承過程的一些共性。
先說特點:毛澤東時代除了七大親自宣讀政治報告外,此後歷屆黨代會都由當時中共排名第二的人物作報告,這種"黨內老二"或是毛挑選的接班人,如劉少奇和林彪,或是在接班人暫時空缺時的第二號人物,如周恩來,這體現了毛澤東擅弄權術的特點。毛澤東實際上一輩子從來沒有放過權,但又故意放手讓第二把手"充分表演",包括作政治報告這種"風光天下"的事,以觀察其可靠性和忠實程度。 鄧小平時代的歷屆黨代會都是由名義上的黨內第一把手作政治報告,他本人從來沒有作過報告。也許鄧是真心想退居二線,也許當時他是真心想扶持胡耀邦、趙紫陽和後來的江澤民,但"形勢比人強",鄧在中國左、右兩派的衝撞、夾擊下,一直未能真正地退休,反而多次從後臺走到前臺,從二線衝到一線,倒胡、倒趙、南巡,忙得不亦樂乎。
江澤民連續兩次黨代會作報告,破了中共"好事難成雙"的定勢,而且"坐二望三",有可能在十六大上第三次宣讀政治報告,這除了表明他運氣好、靠著年齡的優勢活出了老鄧的陰影之外,也體現了他熱衷話筒、熱愛鏡頭、熱戀前臺的"三熱"之情。江澤民似乎不像老毛那樣有意讓接班人臺前表演、自己幕後觀察,也不像老鄧那樣樂得擺脫日常黨務、滿足於垂簾聽政,因此,江澤民時代的接班人胡錦濤(如果能算成一個的話),知名度和曝光率遠遠不如鄧時代的胡耀邦和趙紫陽,更不如毛時代的劉少奇和林彪。
再說共性:中共的權力繼承無章可循,完全取決於提拔者對接班人的主觀看法和情緒變化,他們之間的關係充滿了猜疑和變數,昔日的"戰友"和"學生",很可能就是後來的"野心家",為"領袖"和"老師"極欲除之而後快。
劉少奇的悲慘命運眾所周知,暫且不說,就說那個在倒劉的文革風暴中似乎佔盡了"風光"和便宜的林彪吧。就在他1969年春風得意地作完九大政治報告之後不太久的一個什麼節日,也許是"五一",也許是"十一",從事後向全國發行的慶典記錄片的鏡頭來看,這個"毛主席最親密的戰友"和黨章明文規定的"接班人"卻突然像霜打過的黃瓜秧子一樣,蔫得令人費解,也許那時所有看過這部彩色記錄片的中國人和外國人,都會記得"林副統帥"在天安門城樓上蒼白的小臉兒躲在軍大衣高矗起來的領子中、陰鬱的眼光偶爾投向別處但就是不敢投向"偉大統帥"的樣子......
後來,在聽到有關"叛徒、賣國賊"林彪摔死在蒙古的文件傳達之後,才知道他至少在那個節日慶典之前就已經政治上失寵了。
再後來,在"批林批孔"運動中,又有"毛主席給江青的一封信"向中國民眾傳達,甚至作為教材讓中國的中、小學生學習,信中大致內容是毛澤東自稱他與林彪的關係早在文革之初就是"為了打鬼,藉助鍾馗"(為了倒劉,藉助林彪?)。
謎一般的關係
毛澤東與林彪到底是什麼樣的關係?也許並不像這封撲朔迷離的信所宣稱的那樣簡單,因此毛林關係後來幾乎成為海內外學者紛紛揣測、但又猜不透的一個謎。
但毛澤東與他的其他"接班人"之間的關係、後來的鄧小平與他"扶上馬、送一程"但又拉下馬的胡、趙兩位"虛君"的關係、乃至如今江澤民與據說是鄧小平"隔代指定"的"儲君"胡錦濤的關係,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這不,中共十六大召開在即,國際傳媒和中國民間在江是否下、胡是否上這個問題上,又展開了一場"猜謎"大賽,而曾經在外國人面前高吟"我欲乘風歸去"以表明去意的江澤民本人,如今卻又在去留問題上諱莫如深,更加深了這種"猜謎"遊戲的神秘性和刺激性。
有人甚至認為,從今年十六大上究竟由誰來作政治報告,也許能夠猜出"江是否下、胡是否上"的謎底。
持"胡錦濤接班看衰論"的人認為,既然"兒子還是親生的好",那麼與此同理,"接班人"也是自己親手挑選的好;部分持"胡錦濤接班看好論"的人則認為,也許江的權威無法與毛、鄧相提並論,在形勢比人強的情況下,他即使不喜歡老鄧硬塞給他的"養子",也來不及讓親生的"兒子"取而代之來接班了;而另外一些"看好論者"更出語驚人,宣稱把胡錦濤定為"第四代核心"的其實不是鄧小平,而是江澤民本人,所以仍然沒有違背"兒子還是親生的好"的公理、定律云云......
但是,不管這種所謂的家庭倫常定律究竟如何落實在政治生活中,有一點是肯定的:如果像中國這麼大的一個國家的政治繼承和權力更迭竟然要依賴像謎一樣難猜的提拔者與接班人之間的私人關係、13億人口的命運竟然要繫於某個在位者究竟是豁達讓權還是偏狹戀棧的情緒變幻,那這個國家、這個民族也真是夠不幸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BB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