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的時候,中、美、英三國於1943 年12月1日發表《開羅宣言》,宣稱要在戰爭結束之後的「相當時期」內使朝鮮自主獨立。1945 年7月26日,上述三國又發表《波茨坦公告》,重申上述原則。1945 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並派兵進入朝鮮半島北部。兩天之後,美國國務院和陸海軍聯合協調委員會突然接到日本投降的請求,但此時的美軍鞭長莫及。由於美國人擔心蘇聯佔領朝鮮半島將影響他們在太平洋和遠東的利益,於是匆匆擬訂了以北緯38度為界,分別由美軍和蘇軍接受日軍投降的方案。從當時日軍的管轄來看,38度以北歸關東軍管轄,38度以南歸日本大本營野戰軍管轄,而當時日本的朝鮮總督府卻設在38度以南的漢城。8月13日,美國總統杜魯門批准了由兩位上校提出的這個方案,並徵得了英、蘇贊同。9月2日,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同一天,蘇美兩國聯軍最高司令部發布命令,宣布以38度為界分別接受日軍投降並對朝鮮半島實行軍事佔領。
1948 年12月25日,蘇聯從朝鮮半島北部全部撤軍,半年之後,美國也宣布從南部全部撤軍,但留下了文官和軍事「顧問團」。1950 年6月25日朝韓戰爭爆發。6月27日美國等16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出兵干涉。9月15日美軍艦隊仁川登陸,並越過「三八線」北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10月25日,中國志願軍出兵援朝。半年以後,雙方軍事力量在「三八線」附近形成對峙。
1951年7月,和談開始,由於韓國李承晚政府的反對,和談斷斷續續地進行了兩年。1953 年7月27日,以朝、中軍隊司令官為一方和以美軍、「聯合國軍」總司令為另一方的代表簽署停戰協定,劃定了臨時軍事分界線,成立了軍事停戰委員會。停戰時的軍事分界線是以雙方軍事實力控制的界限為基礎的。誰佔了的就歸誰所有,並沒有恢復到以原先的「三八線」為界。這條軍事分界線西部向南深入,東部向北偏移,形成了一個與「三八線」相交的「S」形。
環球時報
- 關鍵字搜索:
- 三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