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名校批判之家醜外揚

 2003-02-24 05:4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找不著北,何成其大?

在今日國人眼中,北大依然很有名氣:與政府官員談心,向外國總統提問,耗資龐大的百年校慶,演藝明星在北大進修,金庸和周星馳在北大論道,各種應景的大規模群眾活動中北大校旗頗為搶眼,南牆推倒後又重新壘起,博士師兄砸死博士師弟,百萬富翁成堆的研究生班或其它的什麼速成班……

北大確實在與時俱進。社會上流行什麼,北大也流行什麼,沒有人再去關注北大是否還能原創出點什麼進而影響社會了。

然而北大曾是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是大師、智者、專家的薈萃之地,是讜論、諍言、建言的重要淵藪,是道德和學問並舉的風範之地,是民族新知、遠見、勇氣、良心的重要載體。北大曾經因為恰如其分地體現了大學的這些本質特徵而成就斐然,為人稱道。然而在社會轉型、價值觀斷裂和迷失、功利主義氾濫以及其它外力作用下,北大正載沉載浮,無所適從,泯然眾人。

社會流行明星秀,北大流行明星學生和明星國學大師;社會追捧百萬富翁,北大追搶百萬富翁生源,這本也無可厚非,普天下的大學都喜歡和富翁來往(哈佛、康奈爾等等原本都是富翁的名字),只要不過分、保持大學的獨立運作就行。但公務員流行讀學位,北大教授就與部、司、處級官員如醴如蜜地來往,你從後門來做我的博士生、碩士生,我當仁不讓地笑納你豐厚的束脩,這樣下去,堂堂北大,如何會不招來「學店」的罵名?

北大似乎已經有點習慣於被引導、被誘惑、被指導。然而北大原本是有方向、有品味的。魯迅先生曾說「北大是常為新的」,道出了他對包括北大在內的中國新型大學的希望:培養新人才、傳播新知識、鼓吹新制度、倡導新文化。大學是傳播知識、技能的制度化機構,也是人類文明神聖的殿堂之一,是一支重要的社會力量。許多人寄望北大,「苛責」北大,是因為北大曾經因出色地肩負起上述使命而成為民族進化史中的重要一環。

北大曾經非常大氣,傲岸,但現在只是與「重點中學」具同樣屬性的一所「重點大學」而已。

北大北大,找不著北,何成其大?   (北京大學博士生 華潯)  

不相稱的復旦

不知道這是上海的悲哀,還是復旦的無奈,我們無法迴避這樣一個事實:復旦在中國大學競爭中取得的地位與大上海在中國社會經濟政治發展中所處的地位是多麼不相稱。

在諸多大學排行榜上,前三位總是找不到復旦的名字,最低時復旦已到了第7位,不禁令眾人英雄氣短。復旦怎麼啦?上海怎麼啦?上海可以做到經濟領先全國,難道不能做到高等教育領先全國嗎?復旦有近百年歷史,80年代也曾經輝煌一時,幾與北大、清華並駕齊驅,90年代卻似乎退出了與北大、清華的競爭。

我輩校友關心母校,一致認為復旦病之深矣。

思想的火炬失卻了光芒。今天我已不知道復旦靠什麼吸引人,昔日的榮光,或者有浦東的上海?復旦已沒有自己的思想和聲音,無法把成千上萬的復旦人擰成一股繩,形成浩浩湯湯的前進力量。

開拓的步伐幾乎停滯。復旦是有復華實業、復旦微電子、金仕達等產業品牌,但終究缺少鋒芒,難與北大方正和清華紫光爭輝。北大和清華大舉南下深圳,而復旦依然沈迷於上海的島內生活,明顯缺乏開拓進取的勇氣和決心。

泰斗、英才何處覓?對復旦的回憶,多是蘇步青、謝希德、周谷城、谷超豪、談家楨、楊福家等一些老一輩巨擘,新人幾乎難以尋覓。復旦大學在五十年代的飛躍性發展,全賴那次院系調整中一大批著名教授的到來。今天,我們算一算,復旦引進了多少著名教授?寥寥無幾。先生的凋零,必是後生的沒落,如此以往……


面對上海,復旦該好好思考自己了;面對復旦,上海該好好思考自己了。  (復旦大學MBA 明清)

夢醒清華

終於進了夢中的清華園之後,我發現清華的前輩是多麼地幸運。 今天,像錢鐘書這種對數理化一竅不通的主兒,在清華肯定會被補考折磨成精神分裂。清華是工程師的搖籃。我們這些「未來的工程師」必須被訓練成為熟悉19世紀末,20世紀初重工業生產各個環節的所謂的「工程技術人員」,這就是清華的課程設置--幾乎把學生學習的興趣扼殺殆盡。

一流的學校必須有一流的師資。清華園裡當然有人品和學識都令人景仰的大師宿儒,卻並不多。更可惡的是,這少數的幾位大師都絕少出現在講台上,輕易不出江湖。學生們天天面對的,有很多是靠熬年頭、走關係、爭指標才好不容易混上個教授、副教授的傢伙。這些人既無學術成就,又缺乏教書育人的風範;最多只能向學生灌輸一些轉眼過時,或是已經過時的知識;想指望他們引導學生走上正確的治學道路,幫助學生養成嚴謹的治學態度,那簡直就是做夢。

面對如此乏味的課程和園丁,通過同樣乏味的高考制度選拔出來的高分學生們除了「以考試分數為綱」之外,沒有其他的出路。入學時的美夢大多被考試的壓力無情地驚醒了,沒有完全驚醒的也都被補考的惡夢所代替了。如今的清華園,因為考試分數不理想而自殺的人遠比因為失戀而輕生的要多的多。考試當仁不讓地成了校園悲喜劇的第一導演。說老實話,要不是學生們在應付考試之餘多留了幾分心眼,偷偷加練兩手的話,清華的名聲早就掃地大吉了。想指望著課堂上學的那兩把叉子闖蕩江湖,趁早歇著吧。 (清華大學工程碩士 吳鉤)

越來越大的浙大

今天的浙江大學是1998年9月15日正式宣告成立的,兼併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四家而成,號稱「強強聯合」,學科門類最為齊全。然而許多學人認為:「強強聯合」的結果只能是「劫富濟寡」,浪費現有資源;同時,正因為是「強強聯合」,而不是弱者歸降,互相之間難免都會有一些不服氣,形成「你是哪部分的」沙文主義或山頭主義,浙大的怪還不在「大」上。

--聘武俠高人任人文學院院長。姑且不論金大俠本人如何了得,但人文學科由寫「武狹小說」的「外地和尚」來掌門,掌門人又是一個「雲遊和尚」,每到浙大,來去匆匆,如同明星亮亮相,接受媒體採訪和青年人的歡呼,卻至今未見其傳道、授業、解惑--已博導加身的金大俠至今還未招到「親傳弟子」。

--人才外流。四校合併,機構競合、職位有限,人才外流自然在情理之中。轟動一時的「郭品正博士下崗事件」即是一例。

--學術腐敗。浙江大學實行教師和科研崗位等級聘用制,將教師和科研崗位劃分為校聘和院聘兩類,共九個等級,實行量化考核,目前是一年一次。為了自己的名利和地位,大部分教師和科研人員只得拚命地做一些急功近利、速成見效的項目,極少數教師甚至不惜造假以拼湊考核總分。對學術精神、學術規律的輕視與實用主義態度必然導致各種學術腐敗現象的孳生蔓延,當然這也是全國性的現象,並非浙大獨有。

--暗箱操作。去年浙大校園網曾貼過一篇《我迷惑,我抗議!--關於浙江大學出版技術職稱評審中違規操作、顯失公正問題的投訴函》,反映《浙江大學學報》編輯部某編輯在職稱評審中連續三年的不公遭遇,如此種種已不是浙大的新鮮事了。   (浙江大學教授 如雲)

只談風月的南大

有人說,南大的學者缺乏獨立的學術人格,沒有獨立的學術人格就不會有獨立的思想。胡富民寫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這篇文章後,就走上了仕途,再沒有了其獨立的學術思想。再看南大虛擬社區「小百合"」,也都是滿篇談風月,免談政治。南大的師生關心的只是風月,對國家和民族的狀態則十分漠然,民主更是不會談的。如此種種,南大哪裡還有獨立的精神?

自九十年代以來南大一直引以為豪大學排名中,似乎南大學人的確專注於學問,但實際上許多所謂的論文只是湊數的,完全是學術垃圾。南大某些所謂的教育家以論文為「綱"」,把發表論文作為學術研究的最終目的,而不是科學研究的結果之一。有關南大人論文作假的事情已經被曝光不少。可見南大更缺乏追求科學真理的精神。

多年來,南大在隨波逐流中飄浮,已經迷失了方向。   (南京大學文學博士依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