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劉少奇在1939年11月下旬率領中原局機關及幹部三百多人到達安徽渦陽縣開始,直接領導了華中的中共軍隊的擴大和建立新政權的活動,以下逐月清理其活動。11月11日,向中共中央匯報彭雪楓部的活動以後,對於發展前途說道:「此間局面尚有大開展之可能。給養完全有辦法解決,無須延安及軍部供給。只要有幹部,在半年內擴大雪楓部兩萬至三萬人完全可能做到。」注1(按:以下凡是出自「劉少奇年譜」者,一律不再加註。)但是原來中原局的駐地竹溝,仍然有許多傷病員,在11月中旬受到襲擊,這事件表示江南的衝突加劇。
根據這報告,延安發出「中央關於江北新四軍向東至海邊發展的指示」(按:以下凡是出自「中共中央文件選集」者,也一律不再加註)「甲」是對劉的報告「完全同意」;「乙」指令道:「整個江北新四軍應從安慶、合肥、懷遠、永城夏邑之線起,廣泛猛烈的向東發展,一直發展到海邊上去,不到海邊決不應停止……」
用地圖的比例尺粗略的量了一下,安慶在安徽省的西部,到上海的距離大約是五百五十公里;合肥在安徽省的中部,到海邊大約四百公里。這是一片極為廣大的地區,這些地區都如果赤化,抗戰勝利以後的國民政府將不可能回到南京首都,因為南京上海都在其包括的地區之內。過去蘇維埃時代,中共不僅僅不能隨意奪取中華民國的土地,而且起碼的立足點都成問題。如今以抗日的名義可以隨意擴展;過去蘇維埃時期,中共的武裝鬥爭鬥了十年,到西安事變的時候,仍然只有大約三萬人,如今的每一次徵兵,都是以抗戰的名義,所以成倍地發展。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極大地幫助了中國共產黨。以下的幾條都是吸收知識份子,以便培養中共的幹部方面的,毛澤東正是在1939年12月1日起草了「中共中央關於吸收知識份子的決定」,這方面暫時不計。
12月11日:劉少奇「與張雲逸、徐海東、鄧子恢致電中共中央書記處、項英:「在皖東津浦路沿線,韓德勤、李本一等部從東、西、北三面向皖東新四軍圍擊,企圖用武力壓迫新四軍過江南。『我們的對策是以包圍打破包圍,並控制東進道路。』」周恩來在1939年2月來到新四軍做出的決議是「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這決議一直是新四軍發展的基本方針。而皖東北向東,就是蘇北,這是中共中央一直堅持的建立根據地的中心。所以這裡堅持「控制東進道路」。12月19日,劉少奇致電中共中央提出:「在整個華中,大有發展希望的地區是:(一)漢口附近直陽、京山、黃岡南李先念部活動地區;(二)豫東彭雪楓活動地區;(三)江蘇北部,蘇北又是有最大發展希望的地區,這是我們的突擊方向,應集中最大力量向這方面發展。」
根據劉少奇的意見,中共中央中原局發出通知,把蘇北定為新四軍發展的主要方向。據12月27日劉少奇致項英等的電報,彭雪楓部給養已經解決,由原來的三個團,發展到十餘個團。並且劉少奇主持中原局會議:「傳達中共中央向華中敵後發展的工作方針,號召新四軍江北部隊堅決衝破國民黨頑固派的限制,以實際行動實現中共中央提出的東進意圖。」劉少奇主張向蘇北發展,也與陳毅的主張相合,但是原來新四軍的主要負責人項英卻持不同看法,主張向南。劉少奇得到了延安的支持。在12月27日,中共中央並且給新四軍下達堅決以武裝對抗摩擦的強硬指令:「在淮北可激進一些,一般的與山東地區相同,除發展軍隊外,還應爭取政權。如武裝摩擦則應以武裝還擊之。在淮南應有嚴正態度對付一切摩擦,在有理有利的條件下,亦應給武裝進攻者以反擊。」
1940年1月,劉少奇和中共中央的電報往還的內容,主要都是強調新四軍往淮河以北發展的重要性,並且具體部署從新四軍其它部隊抽調兵力到江北去。1月10日,延安指令負責南方局的周恩來給國民黨談判時,正式要求國民政府承認八路軍的編製為二十二萬人,月餉為四百四十萬元(平均每人二十元計);新四軍編製為三個師,五萬人,月餉一百萬元;並且補充子彈一千萬發。次日的指令再次強調此數目,並且加上邊區行政經費每月津貼二十萬元。中共企圖讓國民政府承認其擴軍的事實,並且把擴展的地盤合法化。過去蘇維埃時期,流了多少鮮血還難以生存,如今抗戰時期,同樣是擴大,還要吃國民政府的糧餉,真是天地之別。
- 關鍵字搜索:
- 新四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