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縮短蓄水時間,提高蓄水速度,將增加滑坡、岩崩和水庫誘發地震的危害
2003年6月1日9時,長江三峽大壩開始蓄水。中央電視臺進行了現場轉播。按照原計畫,三峽大壩本應該在2002年11月底開始蓄水,至2003年6月中下旬蓄水至海拔135米,總共需要7個多月的時間。但是由於水庫移民、水庫庫底清理、搶救文物、船閘建造調試工作的延遲,蓄水時間整整推遲了7個月時間。為了奪回損失的時間,現在把蓄水從原來的7個多月時間縮短到13至15天,這樣就必須大大提高蓄水速度。按照現在的計畫,本著只爭朝夕的精神,到6月13日至15日三峽水庫在壩址處達到蓄水位海拔135米的要求,三峽水庫水位每天必須升高4─5米。
快速蓄水,是新建水庫的「兵家大忌」之一。水庫蓄水,將改變自然條件下的地層和河岸的應力分布和結構,蓄水速度越快,對自然的衝擊越大,可能引起的反應也將越強烈。三峽庫區是峽谷地區,地質條件複雜,多滑坡體、岩崩體。水庫快速蓄水,最容易引起滑坡體、岩崩體失穩,造成災害。三峽大壩壩基、大壩四周、水庫下部、水庫周邊地區都存在斷裂,特別是幾條斷裂在近大壩處以K形相交,歷史上多有地震發生,近處有5.1級的地震記錄,遠處有6.5級的地震記錄。三峽水庫蓄水深、蓄水時間又短,誘發地震的可能性就大為增加。
國內外都有這樣的經驗教訓,比如1963年義大利VAIONT水庫由於蓄水過快,水庫誘發地震,山體發生滑坡,滑坡的面積為地質學家估計的五倍。2.40億立方米的岩石,以每秒30米的速度滑入水庫。滑坡的力量如此巨大,以致西歐和中歐的所有的地震站都記錄了這次震動。岩石滑入水中,激起100多米高的水浪,越過大壩衝向下游(大壩依然是安全的?!)。巨浪捲走了LONGARONE城的幾乎所有的居民,沖毀了其他三個村莊,造成1600人死亡。
三峽工程的決策者說:三峽大壩所在地區地震基本烈度定為6度,而三峽大壩設計的抗震強度為7度,在抗地震破壞方面留有足夠的安全空間。專家認為,即使在最不利的部位發生極限強度的水庫地震,對壩址也不會產生明顯影響,大壩是安全的。
三峽工程的決策者只是說,三峽大壩是安全的。安全的是大壩這個工程構筑物而已,但是決策者沒有說,受地震影響的三峽庫區的居民是安全的。水庫誘發地震會震塌房屋,危害人民生命財產,會進一步引發滑坡、岩崩。已故科學院院士侯學煜先生說,絕對不能低估暴雨、洪水、地震、滑坡、岩崩等多種災難同時在三峽庫區出現的危險性。
2、為三峽水庫的泥沙淤積問題而擔憂
據說三峽工程是讓中華民族揚眉吐氣的工程,是體現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工程,是體現中國三代領導人卓越才能的工程,是給子孫後代造福的工程,是讓每個人激動不已的工程。但是電視畫面上長江水的渾濁,總是給這節日歡慶的氣氛帶來不和諧的音符。隨著三峽大壩閘門的關閉,長江水中大部分泥沙將永遠留在三峽水庫中。根據三峽開發總公司的報告,蓄水初期形成的水庫長400多公里。這就是說,許多泥沙將首先在距大壩400多公里的庫尾處沉積下來(由於水流速度減緩),形成一個泥沙堆,形成一個台階,抬高那裡的水位;到2006年再提高水庫蓄水位至海拔156米,形成一個長500多公里的水庫,在那裡又形成一個泥沙堆,再形成一個台階;到2009年蓄水位被抬高至海拔175米,水庫長660公里,庫尾在重慶。在400多公里處和500多公里處形成的泥沙堆,以及在重慶形成的泥沙堆,都會抬高重慶的洪水位,威脅重慶的安全……
三峽工程提出的「排渾蓄清」的運行方案,最多只能沖刷近大壩處的淤積泥沙,但是對400多公里外、甚至660公里外的淤積泥沙根本無濟於事。今年6月1日,長江水中泥沙量大,按照「排渾蓄清」的運行方案,此時正應該是打開閘門沖沙放水的時間,根本不應該下閘蓄渾水!
3、潘家錚院士對三峽大壩工程質量的擔憂
2003年5月21日國務院三峽樞紐工程驗收組向三峽開發總公司頒發了驗收證書。在會上,三峽工程論證領導小組技術總負責人,原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家錚發表了講話。仔細拜讀潘家錚的講話,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三峽大壩的工程質量存在大問題!潘家錚院士指出了三峽大壩的五個問題:
A:三峽大壩中的幾個壩段如左非8和臨船3(左非8和臨船3為壩段名稱,如左非8是指左側,非泄洪段,第8號壩段)的水平位移問題,而且水平位移還在繼續發展。水平位移問題不僅是由於冬季溫度下降引起,而且還是由於壩基中的斷層發生非線性變化所引起的。
在水庫蓄水過程中,重力壩會發生一些水平位移,這是由於外界荷力的變化,這在大壩設計中已經考慮到。而且這種變化是對整個大壩而言,壩段之間的變化應該是連續的。而現在是在水庫蓄水之前,就已發生這個變化。再者,這次發生水平位移的只是某些壩段,不是所有壩段,變化也是不連續的。如果是由於溫度變化而引起的,應該所有的壩段都有水平位移,不可能只是幾個壩段受溫度影響有位移,而其他則沒有。最後,中國新聞媒介都把三峽大壩壩基說成是最好的壩基,是上帝恩賜的壩基,沒有斷層。而潘家錚說壩基中不但有斷層,而且斷層中的變化引起某些壩段不規則的水平位移,而且還在不斷發展。這個問題就嚴重了!說明三峽大壩壩基處理有問題!在三峽工程論證時,科學家在衛星照片上發現壩址處有一條長陰影,以為是大斷層。但是勘探的資料不能證明存在這條大斷層。所以在論證報告中說,這條陰影是各種地理地質要素的綜合反映,未加肯定,也未加否定。根據筆者掌握的資料,三峽大壩壩基中確實存在斷層。中國湖北丹江口大壩的壩基與三峽大壩相似,也是火成岩。丹江口大壩壩基中的斷層問題一直困擾工程效益的發揮,也耗費了大量的資金。又如擔任引灤入津工程的潘家口大壩,就是正好建造在區域大斷層上,以致潘家口水庫蓄水不足,不能保證天津用水
B:三峽大壩中的垂直裂縫重新開裂問題及其影響
這裡所指的垂直裂縫,不是指那些因為溫度處理不當而產生的裂縫。這些裂縫已經經過修理,現在又重新開裂,可見過去的措施不起作用。說到底,就是為什麼會這些垂直裂縫的原因沒有搞清楚。對於這些垂直裂縫重新對大壩有什麼影響,潘家錚也不知道。
C:三峽大壩中裂縫頗多,長度達數十米/左廠1∼5號壩段的施工質量問題
關於三峽大壩的裂縫情況到底如何,有記者報導,大裂縫可以伸進一隻手。三峽開發總公司總經理陸佑楣說只是一些由於溫度處理不當而產生的細小裂縫,長度也不大。根據三峽開發總公司僱用的監理機構對三峽大壩的數萬計的工程驗收來看,優良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合格率為百分之百。這個質量不但在中國是首屈一指,在世界上也是數一數二的。潘家錚院士在講話中用了反嘲的口氣說,三期工程一定要瞄準第一流水平,至少不應再出現幾十米長的裂縫了吧?
潘家錚院士在講話中還提到了其他壩段的施工質量問題,左廠1∼5號壩段,是左側,發電廠處1到5號共5個壩段的施工質量。由於正好處在發電廠的位置,壩段中設置有大管徑的引水管。三峽大壩曾從國外進口一批不合格的鋼板來製造引水管,當發現問題時,一部分引水管已經被澆鑄在壩段內。左廠1∼5號壩段在混凝土澆鑄過程中曾出現問題。
這裡要指出的是,三峽開發總公司在建設管理過程中,將一座大壩分割成數萬個小工程,一個一個小工程監管和驗收,忽視了各個工程間的聯繫。就是每個小工程就自己來說是合格的,數萬個工程組合起來,由於忽視工程間的聯繫,可能就是一個「豆腐渣工程」。在B中談到的垂直裂縫問題,可能就是由不同施工單位建造的壩段之間的連接問題。
D:船閘底部的問題
2002年上半年三峽工程質量檢查團在船閘底部的混凝土中鑽孔,發現有孔穴。這些孔穴有的就在安置800噸重閘門的關鍵部位。船閘底部的混凝土中到底有多少孔穴?孔穴多大?這需要通過繼續鑽孔才能確定。只有在確定孔穴位置和孔穴體積之後,再採用填補澆鑄的辦法來補救,才能確保工程質量。這也是參加質量檢查的一位專家提出的要求和措施。但是三峽工程領導人只考慮工程進度,因為在整個施工進程中,船閘施工進度最慢,而閘門安裝和無水、有水調試也需要很多時間。因此三峽工程領導人決定只是在船閘底部的混凝土出現裂隙的部位增塗了一層化學塗料,以防止出現滲漏現象,而沒有採用那位專家的建議,先鑽孔後補澆鑄的補救辦法。所以,潘家錚這次提出要監控船閘部位的水下水動態。
最後潘家錚還提到了茅坪溪的防護問題。茅坪溪的防護問題涉及秭歸移民新城的安全。
E:船閘高邊坡的穩定問題
兩線五級船閘是在花崗岩山坡中開挖出來的深170─180米的兩道深槽。雖然邊坡採用了特殊的處理手段,但是由於規模太大,問題依然存在。在2002年的三峽工程質量檢查中,就發現高邊坡出現了出人意料的裂縫。這些裂縫是混凝土施工中的溫度控制問題所造成的,還是由於邊坡不穩定所引起的,當時沒有給予回答。如果是後者,問題將很嚴重,輕者將影響船閘閘門的開啟和關閉,影響船閘運營,減小船閘的通過能力,增加通過時間;重者將威脅船閘中運行船隻的安全,將中斷船閘的使用,造成長江斷航。
4、結束語
人說:三峽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人說:三峽工程,功澤萬代。人說:三峽工程,國運所系。如果不健忘的話,四十多年前,人們也對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說過類似的話。1960年9月三門峽大壩建成,大壩下閘蓄水。這給吃不飽肚子的中國人,無疑是一劑興奮劑。現在人們把同樣的希望寄予三峽大壩。三門峽大壩大壩下閘蓄水後,下泄的黃河變清了。這讓中國的文人又激動一番:「聖人出,黃河清。」三峽工程大壩下閘蓄水後,上游長江水位出現了馬鞍形的怪現象。四川雲陽縣的水位既比上游低,也比下游低。不知一些文人又將解釋這種現象,是福是禍?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潘家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