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消息,據香港大公報報導,清明上河圖是北宋末年張擇端所作,元、明、清各朝代,出現形形色色的仿品。明朝仇英偽造一本傳訛更廣,清朝乾隆皇組織畫家仿仇英偽本,又偽造一卷,成了清仿本,傳到全世界。
直到一九五0年冬,終於在東北博物館的藏品堆裡發現「清明上河圖」祖本真跡,才解開千古之謎。一九五八年,國家文物局有關領導及專家判定,此畫似乎未完,很可能失去後半部分;以至於一九九四年11月,在北京故宮專家指導下,對原作強續一尾。這期間在一九七三年時,北京故宮揭裱此畫,對畫首處因母驢發情造成驚險的生花妙筆,將發情的母驢誤為尖嘴立牛,而刪成殘畫。
王開儒自一九九0年與北京故宮簽訂合同,專門複製故宮藏畫,成為複製故宮藏畫第一人。王開儒在複製清明上河圖過程中,發現故宮對此畫「不該刪的刪了」、「不該續的續了」,同時澄清多年來該畫的「季節之爭」,並將此觀點在香港大公報陸續發表,為洗清該畫的千年冤案提供確鑿的證據。
馮驥才曾兩次臨摹清明上河圖;他認為真理都是從懷疑中產生的,對王開儒為追求真理,敢於挑戰權威的精神表示欽佩。馮驥才指出,北京故宮在裝裱清明上河圖時,將卷首的驢切掉,使畫面不可解釋,是一種破壞性的修復。
馮驥才表示,北京故宮不該根據猜測,給原畫續接所謂後半部分,猶如給維納斯雕像添了一隻骼膊,這是畫蛇添足、狗尾續貂,演了一出鬧劇。
- 關鍵字搜索:
- 馮驥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