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之音中文部10-16-03報導:
中國已經成為第三個將載人飛船送入太空的國家,全球華人也在慶祝這次成功。
*想起了加加林、謝潑爾德和格倫*
中國正在慶祝第一個航天員楊利偉成功完成歷時21小時的首次載人太空航行。楊利偉是中國空軍的中校。星期三,長征火箭將他乘坐的神舟五號飛船從邊遠的戈壁灘送入太空。有報導指出,神舟五號是中國製造的俄羅斯聯盟號宇宙飛船的改進型號。
飛船在圍繞地球飛行14圈後,返回艙於星期四清晨回到地球。白宮在一份聲明中稱讚了中國人所做出的努力。美國報章對此則更是表示讚譽,但是其中也攙和著一些憂慮。《波士頓環球報》題為「楊利偉,歡迎回家」的報導說:中國載人飛船歷史性的發射,使它成為第三個獨一無二的國際空間探索俱樂部的成員,同時也表現出一種先鋒精神,加快了人類無休止探索外部世界的脈搏。
(這次航行)唯一的航天員楊利偉,讓人們想起俄羅斯的宇航員加加林和美國的航天員謝潑爾德和格倫。在他們於40年前代表各自的國家飛向太空時,對技術和自身的極限做出了檢驗。
*中國成功離不開美俄幫助*
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郵報》從歷史的角度對首次載人飛船加以評論。該報提醒到:中國的太空計畫並不新鮮。它是由一位美國培養的火箭科學家創立,並在俄國人斷斷續續地幫助下,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的。這項計畫受到共產黨中國變換無常的意識形態的支配。載人飛行計畫從上個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然後又中斷。中國人有理由對他們的探索感到驕傲,雖然他們對電視直播發射情況缺乏信心。
這次發射是在另外兩個航天計畫的間隙進行的。美國人因為2月的哥倫比亞太空梭失事,它的載人航天計畫暫時停止。俄羅斯人則面臨資金短缺。
*中國不是前蘇聯的克隆*
在美國的主要宇航基地佛羅里達州,勞德代爾堡的《陽光哨兵報》推測了這次飛行可能產生的深刻影響:軍事方面的負面影響不可忽視,也不應該被誇大。確實,長征火箭所使用的技術,也應用在中國的核武器上。確實,中國的太空計畫是由軍隊控制的。確實,中國將大型運載器送入軌道的能力可以在其他方面加強它的軍事能力,例如發射間諜衛星。
然而,中國不是前蘇聯的「克隆」。事實上,中國在北韓問題上充當了調和人的角色。和平應用空間更具有意義。另一艘火箭和飛船系統進入太空,可以使因為哥倫比亞太空梭失事而停止的國際空間站建設重新啟動。中國可能成為這個空間站運行,重返月球,甚至向火星進發等計畫的全面合作夥伴,並且有分擔資金的潛力。中國的技術可能對美國人該如何改進自己的空間任務起到幫助作用。
*中國的成功改變太空平衡*
丹佛《落基山新聞》的報導說:這次使命只是環繞地球14圈,但是它的成功卻改變了太空的平衡。中國是成為太空探索和應用的一個競爭者,還是成為合作者,則要看它如何選擇。北京方面有充滿抱負的空間計畫,包括衛星網路、一個自己的空間站、探月計畫,甚至還計畫在月球上開採氦。但是按照中國目前的航天預算,實現這些目標不大可能。中國目前每年的航天預算大約有20億美元,而美國花在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資金,每年就有150億美元。
在首都華盛頓,《華盛頓時報》援引一位專家的話說,這應該給美國一個提示。普爾漢姆是空間基金會的總裁和首席執行官。他指出:「如果對這個事件加以輕視,那將是個嚴重的錯誤。除非美國願意進一步從太空領導者的地位上後退,否則我們就應該把這次發射當作一個非常嚴重的警鐘。」「美國應該警惕中國的能力和意圖。」(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中國已經成為第三個將載人飛船送入太空的國家,全球華人也在慶祝這次成功。
*想起了加加林、謝潑爾德和格倫*
中國正在慶祝第一個航天員楊利偉成功完成歷時21小時的首次載人太空航行。楊利偉是中國空軍的中校。星期三,長征火箭將他乘坐的神舟五號飛船從邊遠的戈壁灘送入太空。有報導指出,神舟五號是中國製造的俄羅斯聯盟號宇宙飛船的改進型號。
飛船在圍繞地球飛行14圈後,返回艙於星期四清晨回到地球。白宮在一份聲明中稱讚了中國人所做出的努力。美國報章對此則更是表示讚譽,但是其中也攙和著一些憂慮。《波士頓環球報》題為「楊利偉,歡迎回家」的報導說:中國載人飛船歷史性的發射,使它成為第三個獨一無二的國際空間探索俱樂部的成員,同時也表現出一種先鋒精神,加快了人類無休止探索外部世界的脈搏。
(這次航行)唯一的航天員楊利偉,讓人們想起俄羅斯的宇航員加加林和美國的航天員謝潑爾德和格倫。在他們於40年前代表各自的國家飛向太空時,對技術和自身的極限做出了檢驗。
*中國成功離不開美俄幫助*
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郵報》從歷史的角度對首次載人飛船加以評論。該報提醒到:中國的太空計畫並不新鮮。它是由一位美國培養的火箭科學家創立,並在俄國人斷斷續續地幫助下,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的。這項計畫受到共產黨中國變換無常的意識形態的支配。載人飛行計畫從上個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然後又中斷。中國人有理由對他們的探索感到驕傲,雖然他們對電視直播發射情況缺乏信心。
這次發射是在另外兩個航天計畫的間隙進行的。美國人因為2月的哥倫比亞太空梭失事,它的載人航天計畫暫時停止。俄羅斯人則面臨資金短缺。
*中國不是前蘇聯的克隆*
在美國的主要宇航基地佛羅里達州,勞德代爾堡的《陽光哨兵報》推測了這次飛行可能產生的深刻影響:軍事方面的負面影響不可忽視,也不應該被誇大。確實,長征火箭所使用的技術,也應用在中國的核武器上。確實,中國的太空計畫是由軍隊控制的。確實,中國將大型運載器送入軌道的能力可以在其他方面加強它的軍事能力,例如發射間諜衛星。
然而,中國不是前蘇聯的「克隆」。事實上,中國在北韓問題上充當了調和人的角色。和平應用空間更具有意義。另一艘火箭和飛船系統進入太空,可以使因為哥倫比亞太空梭失事而停止的國際空間站建設重新啟動。中國可能成為這個空間站運行,重返月球,甚至向火星進發等計畫的全面合作夥伴,並且有分擔資金的潛力。中國的技術可能對美國人該如何改進自己的空間任務起到幫助作用。
*中國的成功改變太空平衡*
丹佛《落基山新聞》的報導說:這次使命只是環繞地球14圈,但是它的成功卻改變了太空的平衡。中國是成為太空探索和應用的一個競爭者,還是成為合作者,則要看它如何選擇。北京方面有充滿抱負的空間計畫,包括衛星網路、一個自己的空間站、探月計畫,甚至還計畫在月球上開採氦。但是按照中國目前的航天預算,實現這些目標不大可能。中國目前每年的航天預算大約有20億美元,而美國花在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資金,每年就有150億美元。
在首都華盛頓,《華盛頓時報》援引一位專家的話說,這應該給美國一個提示。普爾漢姆是空間基金會的總裁和首席執行官。他指出:「如果對這個事件加以輕視,那將是個嚴重的錯誤。除非美國願意進一步從太空領導者的地位上後退,否則我們就應該把這次發射當作一個非常嚴重的警鐘。」「美國應該警惕中國的能力和意圖。」(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美報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