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斗對記者指出,三門峽水利樞紐為了發電,水庫的蓄水水位常年保持在較高水平,令上游地區特別是陝西的渭河流域,泥沙淤積嚴重。上游的渭河的泥沙下不來,進不到(黃河)河道,渭河的河床都抬高了,渭河的河床抬高了以後,堤防修起了以後,就麻煩了,泄沖就出(堤壩)來了。今年洪水大了,(水)就出(堤壩)來了。
渭河遇50年最大洪災
今年渭河洪水最高流量每秒3700立方米,只相當於三五年一遇的洪水,卻形成了50年不遇的洪災。據陝西省委、省政府統計,陝西全省有1080萬畝農作物受災,225萬畝絕收,成災人口515萬人,直接經濟損失達82.9億元,是渭河流域50多年來最為嚴重的洪水災害。
三門峽水利樞紐是治理黃河的第一期重點項目。當時傾全國之力,投資9.42億元人民幣修建這個工程,主要就是為了減輕水患。現在無論是水利專家,還是上游的水利部門,都要求三門峽降低水位。它能不能降,則成為關係渭河安危的一個重大問題。
堤上橋面 兩度加高
據中央電視臺記者在渭河水災最嚴重的陝西省華縣調查,遇仙河口橋是渭河防護大堤上一座非常普通的橋,這座橋修建於1961年,當時的橋面,只有現在的河床那幺高。由於泥沙的淤積,這座橋在1969年和1974年的時候,兩次加高。加高的高度一共達到了6.4米,可以說,遇仙河口橋見證了渭河從一條地表河演變成一條地上懸河的歷史過程。
河床升高 長年為患
而生活在渭河附近的居民,對於河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專家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