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子女時代」的到來,也意味著社會和文化傳統的一些觀念和行為,正在隨時代而改變,比如說「姓氏」問題受到顛覆、企業管理模式,甚至是獨生子女本身,都得接受調整,中國社會還出現了「觀念革命」。
由於父母本身都是「單傳」,中國人「隨父姓」傳統,在「獨生子女時代」也受到顛覆,並且成為困擾一些上海男女的難題。復旦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於海認為,「姓」是個「頑固」的文化現象。中國傳統的從父姓是種約定俗成,這種觀念根深蒂固。
據上海《新聞晚報》報導,有對都是獨生子女的戀人,在談婚論嫁時,雙方父母不約而同地談及將來的孩子跟誰姓。結果,兩家互不相讓,竟導致這對戀人分道揚鑣;無獨有偶,一對感情很好的夫妻,為了孩子的姓氏,甚至還傳出要鬧婚變。
若按照傳統的做法,子女跟隨父姓,女方就好像意味著香火斷滅。這使得不少老一輩人無法接受;反觀上海的一些年輕人,卻對姓氏不那麼執著,他們認為姓氏只是一個符號,無論姓什麼都是自己的孩子,雙方可以協商,關鍵是把孩子培養成才。
現代家庭越來越小,祖宗概念已日趨淡化。據有關調查,目前上海大學生中,獨生子女至少佔70%,「姓氏(觀念的)淡化」,料將成一種趨勢。
弊端有目共睹
對很多中國人而言,獨生子女是時代的要求,卻不是理想的追求,獨生子女的弊端有目共睹,也是令人憂心的現象。
一名來自教育界的全國政協委員,曾經在課堂上做過調查,結果令人驚訝,他所教導的兩百多名大學一年級新生開學時,只有不到一成是自己前來報名,其餘都是父母扛著行李「護送」過來。
這名教育工作者在生活中也發現,每當放學時間,中小學校的校門口擠滿了家長,爺爺在給孫子背書包。大熱的天,爺爺汗流滿面,而孫子則悠閑地吃著冰淇淋。
根據他的預測,中國的人口大約還需要50年,才能達到人口的負增長。這就是說,中國還要有大半個世紀,面對一個「獨生子女的社會」。
就業綜合征抬頭
1974年以後出生的孩子,隨著他們的成長,現正開始大規模地步入社會,參加工作,他們的就業,也引來新一輪的問題。最近的調查發現,獨生子女就業綜合征正在悄悄露頭,給企業管理帶來了不少新的挑戰,也對傳統的管理機製造成巨大衝擊。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一名教授表示,獨生子女走上工作崗位以後,會給管理者帶來很多新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不願意接受公司紀律和體制的約束、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工作、沒有組織和集體的觀念、嬌氣、不願意接受批評等。
廣州應用心理學會會長傅榮教授認為,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顯著差別,主要在個性方面,一是獨生子女責任心比較弱,二是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明顯。
獨生子女工作以後,因為環境對責任心和協作精神的要求,比做學生時嚴格,這兩個特徵便更加凸顯出來,不但是獨生子女,就連企業管理者,都會感到嚴重的不適。
傅榮指出,獨生子女所引發的管理上的矛盾,必須從兩個方面來解決。從企業角度而言,如何應對獨生子女問題,肯定會在長時間內困擾著企業,迫使企業引進新的管理模式。除了待遇留人外,必須重視情感留人、事業留人、精神留人。
從獨生子女角度看,每個企業都有本身的規章制度和運行秩序,不可能因遷就某個人的個性,而改變運行方式。獨生子女要更好地融入社會,首先應該學習適應外界環境,這並不是磨滅個性,而是完善個性的必要步驟。
- 關鍵字搜索:
- 令人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