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一個流傳了有些時日的描述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的笑話,笑話說一個中國足球聯賽的外國淘金者迫不及待地給他在國外的朋友發去電報,內容只有六個字:人傻、錢多、速來。一個讓人忍俊不禁的笑話,卻很有些味道。
上個月底,堅持了10年的甲A終於成為了歷史,最後的保級大戰中,連遼寧這樣窮的俱樂部都拿出了七位數的贏球獎金。然而就在上週,一群百萬元戶、千萬元戶在日本的球場上用兩場很難看的輸球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與人均收入相比,球員收入高得離譜
在足球相對發達的大部分國家,足球運動員的收入都要遠遠高於本國的人均收入,這點無需否認。但目前,中國在足球水平不高、足球產業很不發達的情況下,球員的收入與國內人均收入的比例卻已經到了嚴重失衡的地步。
在歐洲發達國家,球員年收入平均在幾十萬美元左右,看起來要比中國球員掙得多很多,但如果考慮到歐洲國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以及這些國家的足球發展水平,中國球員的收入相對來說跟歐洲球員也有一拼。
英超球員的平均年薪為40萬英鎊,而英國的人均年收入為1.5萬英鎊,也就是說英超球員的收入是英國人均收入的28倍,而在歐洲,這個比例已是相對較高的。在德國,甲級足球俱樂部球員的平均年收入是一般工薪階層的14倍,德國人均年收入在三萬美元左右,楊晨在法蘭克福時年薪只有約75萬馬克(約合35萬美元),合人民幣則約為285萬元,稅後還不如在國內掙得多。
在亞洲國家裡,我們的近鄰韓國人均收入一萬美元左右,在2001年,俱樂部主力球員黃善洪年薪為2.5億韓幣,才約合20萬美元左右,而安貞煥、宋鐘國等國腳的年薪也都在20萬至30萬美元之間。中國球員比韓國球員平均收入差距並不大,但我國的人均收入還不到900美元,這樣算起來,中國球員的收入竟比韓國球員高了10倍有餘。在日本,J聯賽球員的收入約為同齡大學畢業生的10倍左右,中國球員的收入的比例則明顯高於日本。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