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淵武德四年七月十日,朝廷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方孔圓錢。「開元」有「開新」的意思,「通寶」即通行的寶物,即錢幣。「開元通寶」四字在幣面上作上「開」下「元」左「通」右「寶」分布,可是民間不這麼上下左右地讀,而是上左下右逆時針打圈兒讀為「開通元寶」。陰差陽錯,久而久之,「開寶」成為一個固定的詞,特指重約50兩的大銀錠,而「通寶」則專指銅錢。銀錠與銅錢之間,銀錠為 「大」,這大概是銀錠被稱為「元寶」的一個潛在原因。
到明清之際,西洋銀幣流入中國。這是與中國傳統的銀錠形制完全不同的另一種「銀元寶」,簡稱「銀元」。銀元是圓的,且「元」與「圓」
是同音,因而又稱「銀圓」。
1933年,廢兩(銀兩)改元,銀錠退出流通,銀元成為法定貨幣。1935年,廢止銀元,實行法幣(紙幣)。至此,銀子作為一般等價物徹底告別歷史舞臺。法幣的單位繼承了銀元的單位,這就是今天的人民幣「元」的來歷。因「元」是中國的本位貨幣,所以也以此對譯外幣,如美國的本位貨幣就叫為美元,歐洲的本位貨幣為歐元。
順便說,「毛」這個貨幣單位跟「元」一樣,也是陰差陽錯、將錯就錯造成的。「毛」本是讀「毫」,為記賬方便,往往將「毫」省筆為「毛」。久而久之,習非成是。現在仍然有的地方讀「毫」不讀「毛」。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人民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