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償新聞的普遍化
媒體的職責是收集信息和發布信息,媒體的公信力來自其立場的客觀、超然和公正,所提供的信息力求準確和真實。記者出席新聞發布會和寫新聞報導是其本職工作,除了所在媒體付報酬之外,媒體及其記者決不能接受被採訪、被報導、被評論的對象的任何報酬。一旦記者與被報導者之間具有了新聞之外的金錢交易,新聞的客觀、準確和公正便付之東流,作為公共信息提供者的媒體就會變成牟取私利的工具,在滿足了新聞從業者的私利慾求的同時,必然對社會公益造成巨大的傷害:當公眾無法從媒體中獲得準確、真實、客觀的信息之時,社會也就等於處在黑幕、煙霧和誤導之中。
然而,在大陸,媒體及其記者與被報導者之間的關係則完全相反,一直處在制度化的幕後交易之中,半公開化的「有償新聞」已經無所不在,除了涉及到政治上敏感的信息之外,其它的所有信息皆可以進行「有償交易」。
紅包新聞
有償新聞的演化與整體上的腐敗發展水平密切相關。90年代初,新聞單位的性質還是事業單位,財政源於上級撥款,除了工資和獎金之外,採訪經費非常拮据,記者出去採訪,單位不給報銷車錢飯錢,只好向被採訪單位索要,單位也出於宣傳自己的需要,或主動或被動地給新聞單位及其記者報銷車馬費,由此形成了最早的「飯桌上的或車輪上的新聞」,記者靠出賣新聞獲得「餐費」和「車馬費」。久而久之,交易雙方都覺得直接塞「紅包」更方便。隨著全社會腐敗的普遍化,有償新聞也變成了行業慣例:企業的新聞發布會和被報導的單位,沒有不給「出場費」的,這在新聞圈內已經成了不是秘密的秘密。
有媒體圈的人甚至說:大陸記者做份內事情如同歌廳裡的小姐坐臺一樣,小姐必須要「坐臺費」,記者必須有出場費和採訪費。記者身價的高低,既要看知名度的高低,「名記」相當於「明星」,出場費自然要高出普通記者;也要看本行業內的地位,記者所在媒體的級別與出場費的高低成正比,各地方衙門都有接待不同級別新聞單位的規格,中央級的記者自然要高於省級記者。
一般而言,記者出場費最少要一百元,一般分為兩百、三百、五百、八百幾個等級,視主辦企業的實力而定。還有專約的稿子,一般會千元到萬元之間,有的私人老闆和國營大企業私下給的還要多一些,幾千元買篇千字稿並不希罕。我有一位在保險公司做事的朋友,曾經主辦過一次新聞發布會,由於初入此道,經驗欠缺,只給了每位記者五十元,結果一篇稿子也沒見報。現在,為了方便,記者甚至連稿子都不用寫,而是由召開發布會的單位供給現成的稿子,而且是不同的幾個版本,供記者和媒體挑選,哪個合適就發哪個。同時,新聞記者也有小圈子,也等於小利益共享體。凡是出場費高的發布會,圈子內的任何一位記者被邀請,總要帶上幾個要好的同行。記者出席一般的新聞發布會500─800元人民幣;出席商業性的新聞發布會1000─2000元人民幣。
政績新聞
有償新聞的買方,不僅僅是想宣傳產品的商家,更有想製造政績的衙門及其官員(特別是地方官員),形象工程之所以遍佈全國並得到媒體的吹捧,就在於新聞壟斷制度使記者成為中國的另一特殊階層,每個地方都希望正面報導而害怕負面報導,特別怕高級記者寫的內參,不服侍好記者就有可能威脅到仕途。越是貧困落後的地方,就越需要提高知名度,其官員也越需要政績,自然就越把記者奉為貴賓,記者的擺譜也就越發肆無忌憚。
一些駐京的外國記者感嘆說:中國大新聞單位的記者真有特權,下去採訪不花分文,還要住高級飯店,成天有官員陪著吃請,臨走還有紅包或贊助。如果說,權力化市場造就了「膀大款」的記者,那麼官本位制度必然造就「綁大官」的記者。當記者成為地方高官的座上賓之後,他們便喪失了起碼的職業操守和做人底線,而變成政治權力的遮羞布和吹鼓手。下面是瞭解內情的圈內人所列舉的政績新聞價格:
新華社價格
鄉鎮級領導的表揚內參 2─3萬元人民幣
縣市級領導的表揚內參 5─6萬元人民幣
地市級領導的表揚內參 8─9萬元人民幣
省部級領導的表揚內參 10─15萬元人民幣
中央電視臺價格
鄉鎮級領導的表揚報導 20─30萬元人民幣
縣市級領導的表揚報導 40─50萬元人民幣
地市級領導的表揚報導 60─70萬元人民幣
省部級領導的表揚報導 80─100萬元人民幣
一般新聞報導:一分鐘 4──5萬元人民幣
2──3萬元人民幣(熟人)
人民日報價格
鄉鎮級領導的表揚內參 1─2萬元人民幣
縣市級領導的表揚內參 3─4萬元人民幣
地市級領導的表揚內參 5─6萬元人民幣
省部級領導的表揚內參 8─10萬元人民幣
企業表揚稿: 半 版 20─25萬元人民幣
整 版 30─40萬元人民幣
讀者推薦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