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上山下鄉熱潮是如何形成的

 2004-08-06 08:5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1967年,顧立清以蘭州軍區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的身份,到《甘肅日報》擔任軍管會組長。1968年9月,甘肅全省各級全部成立了革委會。顧立清想到應加大對城裡人到農村去的宣傳。因為早在「大躍進」結束時,許多工業項目下馬,中央就動員城市的人到農村去。

1968年9月底,他讓《甘肅日報》記者馬佔海瞭解定西地區城鎮居民上山下鄉的情況。馬佔海當時30多歲,到會寧縣等地採訪,其中一個是王秀蘭。王秀蘭50多歲,兒子在外當工人,家裡只有她和兒媳婦,當馬佔海問王秀蘭對上山下鄉有何感想時,王秀蘭說:「我們也有兩隻手,不在城裡吃閑飯。」作為一名記者,王秀蘭這句話正好切中他此次採訪的關鍵詞。馬佔海採訪回來,迅速趕寫出稿子,把王秀蘭作為重點人物,並突出了她這句豪言壯語。

顧立清審查稿件時,感到王秀蘭說的「我們也有兩隻手,不在城裡吃閑飯」,既樸實,又深刻,很有感召力,於是,精心修改稿子,加上編者按,放在報紙的頭版。稿子登出來的第三天晚上,新華社同志來電話,說毛主席看了這篇稿子,認為很好,就此核實稿件是否屬實。顧立清肯定地回答:「絕對真實!」

一篇看似極為普通的消息稿,為何引起主席的高度重視呢?據說,上山下鄉工作開展以來,毛澤東一直苦於找不到可以用來引路的典型。當刊登著《我們也有兩隻手,不在城裡吃閑飯》的《甘肅日報》放到毛主席的案頭後,毛主席立刻讓新華社和《人民日報》派記者到甘肅會寧縣實地核查稿件真實性,然後轉發全國。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報》在頭版以整版的篇幅,原文刊登了由新華社轉發的《甘肅日報》這篇《我們也有兩隻手,不在城裡吃閑飯》的文章,加了編者按,還發表了毛澤東的betway体育手机网 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全國上下沸騰了,各城市半夜三更敲鑼打鼓,遊行慶祝。上山下鄉工作一下子掀起了高潮。

這篇文章在全國產生如此大的影響,而顧立清只是覺得完成了一件本職工作。可後來卻因為這篇稿子,有人把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歸記到他們的頭上,說他們執行了極「左」路線。

受到衝擊的首先是馬佔海。不久,報社也要動員一半的人上山下鄉。馬佔海完成這篇稿子後因病回蘭州休息,他被定在上山下鄉的名單裡。馬佔海託人向顧立清說明情況,顧立清表態說:「馬佔海身體不好,就不要下了,如果因為那篇文章,那是我的想法,是我派他去採寫的,責任在我。」後來,馬佔海被安排到離蘭州只有30多公里的阿干鎮煤礦,顧立清還親自給阿干鎮煤礦的領導打電話,他才被安排當上礦上的報導組長。

因這則消息,顧立清十幾年沒再提拔,而且在批判極「左」思潮時,成了批判對象。但顧立清沒作過申辯。


摘自《黨史縱橫》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