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東亞和太平洋地區首席經濟學家霍米.卡拉思預計,石油價格上漲的影響可能會使該地區2005年的增長率降低0.5-1個百分點,對菲律賓、泰國、韓國等國影響較大。
報告預計,東亞與太平洋地區今年的經濟增長率將達7%(不包括日本),發展中經濟體增速將達8%以上。其中,中等收入經濟體和貧困經濟體都在經歷高速增長。在來自中國的需求、全球經濟復甦、全球高技術產業景氣回升、商品價格走強等諸多因素共同支持下,出口應呈現1988年以來最強勁表現。投資也已復甦,其貢獻率佔總需求增長的一半。這種強勁表現使4000萬東亞人得以脫貧,其中多數在中國、印尼、泰國、越南等國。
不過,在讚許高速增長的東亞經濟之餘,世行對該地區2005年發展前景的擔心卻日益增加。半年報指出,2005年形勢可能不會如此有利,不確定因素會進一步增加。油價暴漲,發達國家增速放慢,高技術產品和商品週期性走低等,都是對東亞不利的趨勢。而全球性宏觀經濟平衡,尤其是美國破記錄的經常賬戶逆差和東亞的順差,以及中國的投資高漲,都有待於回歸到可持續的軌道上,這些加大了該地區面臨的風險。
霍米.卡拉思說:「雖然2004年是強勁增長的一年,但近期的數據也表明東亞復甦已達峰頂,經濟活動正在進入減速。我們在上一期區域經濟半年報中所談到的種種風險正在加劇,使得前景更加不確定。」
半年報稱,全球石油價格暴漲將使東亞新興市場國家今年的石油進口成本提高250億美元,降低該地區作為能源淨進口國的大多數經濟體的收入,也會減少日本、美國和歐洲等該地區主要出口市場的收入。
同樣令人擔心的是縮小東亞經常賬戶順差和美國經常賬戶逆差所需要作出的調整的性質。卡拉思說:「東亞各經濟體所能作出的最大貢獻就是通過擴大國內私人投資,進一步實行貿易自由化,尤其是服務貿易自由化,從而減少順差。」
達成共識的觀點是,包括美國、日本和歐洲在內的發達國家的增長率會暫時趨緩,但會向持續擴展的方向發展。雖然中國的增長、投資和進口可能也會逐漸放緩,但這樣會更具可持續性,為地區經濟增加幾分穩定。
報告認為,政策制定者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強化投資環境,培育該地區近期在私人投資領域出現的復甦,從而使復甦能夠安全渡過目前全球充滿不確定性和週期性放緩的時期。
(中國經濟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世界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