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一名記者熱情地向他搭訕,表示將給予該活動顯著的報導。
幾天後,為了收集剪報,陳瑞按照該記者名片上的資料,打電話給報社,愕然得到「沒這個人」的答覆。他覺得有點不對勁,但想到上海地廣人多,記者跳槽並不新鮮,所以就聳了聳肩,沒去追究。
沒想到,大約一個月後,他接到酒店的投訴電話,說一名出席過宣傳活動的記者到酒店白吃白住,還累積了大筆開銷。
那名「記者」,就是在新聞發布會上給他假名片的男子。
「他自稱是高級編輯,從網際網路上下載別的記者的文章,再把自己的名字簽上去當成是自己的署名。」陳瑞向本報憶述當時的情形時,還感到有點憤怒。
原來,這名「記者」聲稱認識該酒店經理,表示要入住該酒店。由於當時酒店經理正在度假,代經理姑且先讓他住了下來。不料,該名男子越住越「爽」,後來還帶了朋友來吃喝玩樂。代經理覺得事有蹊蹺,要他結賬退房,他卻耍賴,硬指酒店經理讓他免費入住。代經理為了息事寧人,情急之下只好放他走。
酒店經理回來後,果真表示不認識這名男子。倒霉的代經理唯有償還該名騙子積累的賬單。
行徑如同黑社會
這僅是中國「假記者現象」嚴重性較輕的案例。
近幾年,中國屢屢出現有人假冒記者行騙的案子。《瞭望東方週刊》報導,單在今年,山西省新聞出版局就取締了21個非法記者站、查處了8名假記者。當局估計,目前還有100多名記者逍遙法外。
這些「記者」非常「專業」,不但有記者證,還設有記者站,行徑卻媲美黑社會。他們一般借揭發腐敗為名義,勒索「受訪」的企業。企業因擔心得到負面報導,只好對他們又塞香菸又塞錢。但是,這些「記者」叫價可是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人民幣)不等!
據報導,山西最近取締的北京《警視專刊》山西記者站時,驚然發現這個「新聞單位」設有「債務清欠部」、「打假維權部」、「製作室」、「策劃部」,甚至「護衛隊」。「記者」除了「採訪」,還幫人討債、收保護費,假記者都在北京的總部受過擒拿和格鬥的訓練。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中國社會的轉型,媒體對資源配置的影響力以及責任越來越大,因此成了一些人藉以謀利的手段。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喻國明接受《瞭望東方週刊》訪問時說,人們對媒介寄予的希望越高,說明社會制度本身尚需完善。「制度建設的不完善給假記者的生存創造了一定的空間,也造成了一定的惡性循環。」
有者指出,目前給「車馬費」(一般從200元到300元不等,約40至60新元)邀請記者採訪的「行規」是造成假記者輕易得逞的因素之一。一名自稱周士君的網民在人民網發表看法說:「假記者們之所以能不虛此『騙』……就是因為作為記者吃不掏錢飯的機會太多的緣故使然。諸如有的慶典或大型會議,到場的記者不僅可以混個『肚圓』,而且臨走還能捎帶些價值不菲的紀念品,甚至以『交通費』或『車馬費』的名義揣上個沉甸甸的紅包。」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許多記者都持有通過採訪換取好處的不正當心態。他說:「這裡有個『跑場子』的說法,就是形容一天採訪好幾個活動,以收集更多『車馬費』的行為。」
對許多外國公關而言,為了確保宣傳順利,給「車馬費」是無奈但必要的做法。陳瑞說:「給車馬費的風氣已被濫用,成了變相的『買版位』,這無疑對中國公共關係行業的發展有害無益。中國政府應該逐漸加強這方面的立法工作,公共關係行業才有健全的發展空間。」
(早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