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多次建議殺拉登被拒: 美中情局前高官揭抓不到拉登真相

 2004-12-27 21:2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他說:我們要找到他,只能靠運氣。機會一旦失去,就很難再有

  「他是西方最瞭解拉登的人。」美國媒體如此評價中央情報局拉登處前處長邁克爾.朔伊爾。12月21日,在華盛頓的一家酒吧內,朔伊爾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要告訴美國人真相

  近幾個月,在美國,一本名為《帝國的傲慢:西方為何正在輸掉反恐戰爭》的書不僅非常暢銷,而且被炒得很熱。書中歷數了美國政府在反恐戰爭中的失誤,並專門對本.拉登進行了分析、研究和描述。尤其神秘的是,該書的作者是「無名氏」。11月12日,隨著中情局拉登處的處長邁克爾.朔伊爾辭去官職,「無名氏」 終於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原來,朔伊爾就是該書的作者。

  朔伊爾坐在記者面前,詳細講述了他寫這本書的原因,以及他為什麼要辭職。他說:「因為美國領導人沒有告訴美國人民,拉登到底為什麼要攻擊美國。包括前總統克林頓在內,都說拉登是要攻擊我們的自由、民主社會。而我要告訴美國人民:本.拉登攻擊美國的真正原因,是他認為美國的對外政策是在攻擊伊斯蘭世界及其宗教信仰。他們反美的動力是宗教。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拉登及其組織的危險性,而伊拉克戰爭使這種危險性增大了。」

  親手組建拉登處

  朔伊爾年過半百,已在中情局工作了22年。1996年,他在中情局創立了一個專門負責追蹤和消滅拉登的部門。

  記者問他,當時怎麼會想起來要成立這麼一個部門?他說:「1995年底和1996年初以前,我們的重點追查對象不是拉登,而是其他恐怖組織。當時,我們只知道本.拉登這個沙特人很有錢,但其他方面知之甚少。後來,我們懷疑他可能在資助恐怖份子,於是成立了一個部門,專門對他進行追蹤。這個部門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的行動只針對某個人。這在中情局尚屬首次。」

  他透露,這個負責偵緝拉登的部門的主要任務是,瞭解「本.拉登在哪裡?他的巢穴在哪裡?支持他的後勤管道和途徑在哪裡?他們是怎麼相互聯繫的?他的支持者和盟友是誰?誰在贊助他們?」該部門的代號是「Alec」,「拉登處」是它通俗的叫法。拉登處最初只有十幾名情報人員,現在規模大了很多。但目前它到底有多少人,朔伊爾說「數字保密」。

  這個部門成立不到一年,他們就發現,本.拉登不只是一個隨便扔錢的富豪,他還有自己的組織---「基地」組織。「到1996年底,我們已經非常清楚,這是一個我們從未見過的非同尋常的組織。拉登自1996年開始就試圖得到或試驗生化武器,包括炭疽、沙林毒氣等。他也試圖得到核武器,包括手提箱式的核武器,並企圖從前蘇聯地區得到核武材料。」

  多次建議殺拉登被拒

  記者問朔伊爾,你們自1996年就開始追蹤和捉拿拉登,但為什麼一直不能抓到或殺死他?

  朔伊爾說:「我們有很多機會可以幹掉他(拉登),尤其是在1998年到1999年之間。這樣的機會至少有8到10次。中情局向『上面』報告了掌握的情況,並提出抓住他或從空中對他進行軍事打擊的可行性報告,但沒有一次得到批准。決策者擔心,美國一旦採取行動,將被指控為搞暗殺。這樣做一是代價太大;二是會得罪歐洲人;三是會引起穆斯林的憤怒。這些機會都出現在克林頓時代。」

  他舉例說,1999年3月,他們得知拉登在阿富汗南部沙漠中的一個狩獵營裡,正和某中東國家的幾名王子一起享樂。他提議用導彈把整個營地夷為平地,但是遭到了拒絕。「上面」最主要的擔心是,導彈會同時傷及那些王子。朔伊爾說:「為了消滅美國的敵人,傷到王子又算什麼,更何況他們在和美國的敵人交往。機會就這樣錯過了。」

  「1998年12月,我們得到情報,拉登某晚在阿富汗坎大哈城的一所房子裡過夜。我們非常準確地掌握了這個地點,並再次提出用導彈或飛機從空中幹掉他。但這一方案又被否定了,原因是那座房子的隔壁是清真寺。決策者擔心會炸毀那座清真寺,從而引起伊斯蘭世界的憤怒。」朔伊爾說:「如果那時幹掉了拉登,就不至於(在『9.11』事件中)喪失3000條美國人命。」

  朔伊爾說,在消滅拉登的問題上,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布希政府就沒有了這樣的機會。2000年10 月12日,美國「科爾」號驅逐艦在葉門的亞丁港,遭到一艘滿載炸藥的小型橡皮艇的自殺式攻擊。自那以後,拉登變得更加謹慎,行動十分詭秘,今天住這裡,明天藏那裡,很難確定他究竟在哪裡。

  朔伊爾由於性格直爽,因而與上司之間不斷出現分歧和麻煩。1999年,他離開了拉登處。「我想我可能太堅持自己的意見了,我一直強調,我們在追捕這個目標時沒有投入足夠的力量,不夠放手,不願意冒風險。」他說,離開了這個崗位,使他如釋重負。不過, 「9.11」事件發生後,他又被請了回來,擔任拉登處的特別顧問。他發現,此時情況全變了。拉登完全進入地下秘密活動狀態,想發現他已非常困難了。此外,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實際上幫了拉登,證明拉登的說法是「正確」的。自1996年開始,拉登就宣稱「美國是伊斯蘭的敵人」。「伊拉克戰爭,使一些穆斯林更相信拉登,認為美國確實是一個殖民主義大國。」

  下一次襲擊將更慘烈

  記者問朔伊爾,「9.11」事件之後,拉登再次對美國發動襲擊的可能性是否存在?他很肯定地說:「當然有可能!」他表示:「美國情報系統尤其是反恐系統在智力方面的最大失敗之一是,如果沒有人來攻擊美國,我們就認為這是因為對方沒有這種能力,或是被我們打怕了。但是,拉登是一個不受外界壓力影響的人,當他想要做什麼的時候,他就會按照自己的計畫去做。」

  朔伊爾認為,拉登若再次襲擊美國,給美國造成的傷害可能比「9.11」事件還要大。他說:「因為拉登現在有了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打擊美國的『權利』。在『9.11』之後,拉登曾受到一些伊斯蘭宗教人士的批評,說他有三個不妥:一是沒有提前警告美國;二是沒有給美國改變對伊斯蘭世界態度的機會;三是沒有得到宗教認可就殺了這麼多人。但自2002年以後,拉登改變了做法---他開始多次公開向美國人發出襲擊警告,還說願意給美國改變立場的機會。這些話對美國人說,聽起來似乎很傻。但對一些穆斯林來說,這似乎符合伊斯蘭教方面的某些原則。」

  朔伊爾說,更重要的一點是,2003年5月,拉登得到了「伊斯蘭宗教界權威人士」的認可---「可以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襲擊美國。」拉登在宗教方面不是學術性人物,沒有權威。「所以他到沙特一個『宗教學術權威』那裡討教。這個人同意拉登使用包括核武器在內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理由有兩點:一是美國有這樣的武器,為什麼伊斯蘭國家不能有?二是這名『宗教學術權威』說,自二戰以後,美國及其盟國總共殺掉了1000萬穆斯林,所以拉登可以對美國使用核武器,殺掉1000萬美國人。」

  那麼,拉登和「基地」組織手上到底有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呢?朔伊爾透露:「直到上個月我退休之前,我們仍不能確定。但是,由於拉登熱衷於搞一次性打擊武器,所以,如果他有,他肯定會用。」他懷疑拉登「可能已經有了這樣的武器,因為早在1996年的時候,前蘇聯的核武器還沒有得到控制。這非常令人擔心。拉登揚言要重創美國的經濟,核武器襲擊能達到這個目的」。

  「無法發現線索」

  記者問,美國軍隊能快速佔領阿富汗和伊拉克,現在又有阿富汗新政權和巴基斯坦配合,為什麼還是不能抓到或消滅拉登呢?

  朔伊爾說:「是的,我們有最強大的軍隊,我們的將軍也可以宣稱他們贏得了戰爭。但是在阿富汗,他們並沒有消滅多少敵人。塔利班和『基地』組織的人離開城市,轉移到山區,正在重新集結力量。」

  朔伊爾認為,巴基斯坦已經盡了最大努力,但巴軍很難進入邊境的部落區,而且時常遭襲擊,今年8月到11月被打死了200多人,比美國軍隊的損失還大。選舉後的阿富汗政府,實際上就是喀布爾政府。因為它無法控制首都之外的其他地區。美國方面,只有中情局和特種部隊,其他軍事力量全在伊拉克。表面上看,像是形成了三方合一的壓力,實際效果卻不是。

  記者開玩笑說:「如果你是布希,你會不會集中所有兵力把拉登幹掉?」朔伊爾說:「這要看得動用多少兵力。當年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決定從阿富汗撤軍,是因為他的將軍告訴他,完全佔領阿富汗需要55萬大軍。美國也不可能向阿富汗派那麼多的軍隊。另一方面,美軍的強項是用導彈和先進武器攻擊城市,但是這些武器很難在人口分散的山區和偏遠地區派上用場。這種處境和當年的蘇聯差不多。」

  最主要的是,美國連「拉登究竟在哪兒」都回答不了。朔伊爾說,在1998年和1999年,他們還能發現拉登的行蹤,但現在卻辦不到了。「他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邊境的某個地方,這個山區面積不小,有美國的得克薩斯州那麼大。但我們不知道他究竟在什麼位置。他不會亂走動,因為他一動可能就被發現。周圍有許多人掩護和保護他,除了老百姓,還有拉登自己的特種部隊。可以說,這是一個安全的地方。這些部落區對外隔絕,美國情報人員無法介入。這些地區的人通常用短波收音機收聽外面的新聞,包括美國廣播公司、美國之音等電臺。他們也使用對講機和手機,但使用範圍僅限於該地區。」

  談起抓捕拉登的前景,朔伊爾顯得很悲觀:「我們要找到他,只能靠運氣。機會一旦失去,就很難再有。我們有可能永遠難以找到他。如果走運的話,我們明天,下個星期,或者明年就能抓住他。但現在我們確實無法發現線索。」


環球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