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陳勁松:南亞賑災,中國表現如何?

 2005-01-13 02:4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2004年歲末,亞洲突然發生特大海嘯,席捲南亞諸國,迄今,死亡人數已經超過16萬,災難空前,舉世震驚。此時此刻,各國緊急行動,展開規模空前的國際大救援。美國、日本、德國、澳洲等,成為援助主力。

中國政府經歷了從相對遲鈍到比較積極的轉變。最初,中國提供的援助金額為262萬美元,受到國際媒體的批評,因為,這一金額,僅與小國科威特的援助數目差不多,只有臺灣的一半,甚至比香港商人李嘉誠一個人捐助的還要少。與其一再宣揚的「大國地位」極不相稱。

據分析,今次各國救災表現,將直接影響其國際形象、乃至與東南亞國家的長遠關係,於是,各國爭相加碼援助,在這一壓力下,中國政府也承諾將援助追加到 6200萬美元。但與澳大利亞的7.64億美元、德國的6.74億美元、日本的5億美元、和美國的3.5億美元援助、以及美國參與救援,每天耗費600萬美元相比,仍然相形見絀。

中國政府不免尷尬,一改平時吹噓經濟如何繁榮、如何高速增長、如何崛起為大國的高調,僅反覆強調,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暗示「已經盡力了」。

在中國國內,政府和官方媒體展開空前宣傳和強力炒作,號召民眾募捐,中國上下呈現難得一見的捐款熱潮。出錢的,不僅有富裕階層,也有下崗工人,更有貧困人口。最多的,是一對不留姓名的夫婦,捐出500萬;最少的,則是一些貧困山區的學生,每人也捐出1元錢。

反映民意的國內網友,對此評價兩極,爭論激烈。一方認為,中國此舉,表現出「大國風範」,值得喝采;另一方卻抱怨,由中國政府主導的募捐活動,顯得勉強,近乎攤派,尤其在機關和事業單位,每人捐多少,上級一清二楚,猶如「組織考驗」,許多人捐錢,並非出於自願,而是出於壓力。至於貧困地區的攤派,無異於劫貧濟富,更加說不過去。

一切受制於政府,連援外賑災也不例外。身為中國人,不能不說是一種莫大的悲哀。而在其他國家,尤其西方國家,各類民間機構往往在賑災中發揮巨大作用,人們的捐助,更多地表現出自發性、自願性、和自主性。說起來,又是一個體制問題,中國民間組織不僅寥若星辰,而且不可能真正發揮作用,僅僅靠政府,實難以充分調動民間的積極性。

應該說,面對南亞海嘯災難,中國民眾已經表現出空前的救災熱情。然而,在當局的政治動員下,由中國政府代表的援助,究竟包含了多少真正的同情心?多少真正的人道主義?卻是一個疑問。

就在各國紛紛宣布為哀悼日的新年前夕,12月30日,中國政府竟然照舊在中南海舉行盛大的新年晚會。除總理溫家寶之外,中共最高領導人胡錦濤、江竺瘛⒓捌淥(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