揹負深沉的父愛,走過叛逆年代
據新聞晚報報導:張默幼年時,父母離異,他被判給了父親。但由於年幼,他一直生活在母親的身邊。等到張默來到北京張國立身邊時,他已經處於青春期,一個男孩子最個性的階段。張國立想要管教兒子時,卻發現已經不是那麼容易了。
張默說,自己從16歲到18歲階段,瘋狂地喜歡上飛車和玩搖滾樂,每天背一把破吉他,穿著破破爛爛的衣服,自以為是地吼著「連狗聽了都打哆嗦」的音樂。他知道父親張國立對此非常反感,也明白自己當時就是一個不可救藥的「問題少年」。但是他改不了,也不想改。張國立忍無可忍,父子之間的關係一度十分緊張。於是張默就和樂隊的成員成天混在一起,啃饅頭、吃咸菜,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出一張唱片。
回想起當時的極度叛逆,張默分析說:「我做任何事情都得不到認可,別人認為都是我爸在幫助我。」揹負著父親的名氣,張默最討厭別人說 「張國立」這三個字。他在外從來不提父親是張國立,有時填表格碰到「父親」一欄,他甚至就乾脆填上「下崗」,心裏有了委屈,在外面又不好發作。痛苦與憤怒就都集中在他父親身上,並藉著飛車、玩音樂顯示自己的價值和特立獨行的標誌。「那時我和老爸最大的矛盾就是,他認為給我鋪了一條正路,可我就是堅決不走。」後來有一天幡然省悟過來,發現學習表演可以和音樂一樣快樂甚至更加快樂。終於,他憑藉自己的努力,考進了中央戲劇學院,與老爸的關係也改善不少,可是在一起話仍不會太多。
經歷了風雨,見到了彩虹
「打人事件」沸沸揚揚,一個默默無聞的孩子因為是名演員的兒子,又犯下了這樣的錯誤,外界的非議、批評、指責加上內心的愧疚和懷疑,使他的人生跌入了低谷,如今,他的心靈見到了彩虹,因為他經歷了或者說熬過了那段風雨交加的日子。同時,也因經歷了那場風波以後,父子間疏遠的感情變得融洽了。「在這個過程中,給我最大幫助和扶持的是父親。自己也從困境中成熟了很多,更體岬攪思彞サ鬧匾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風波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