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出租車能聽聽百姓的聲音,特別是百姓的真話。在中國大陸能聽聽真話,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前不久,中共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到基層調查研究,半路遇一住戶,就問了一些當地的情況。李聽後對當地的一些做法相當讚許。不過,後來他接到電話,來電者反映那住戶講的情況是假的,完全是按照基層官員預先的佈置,按官員的要求而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李對此大惑不解,他是半路隨機遇到的。電話裡說,那是經過精心安排的,李會走的路線,他們事先都走了一遍,還沿路一一打招呼,凡李能接觸到的人,都是經"篩選"的。如此,他怎麼還能聽到真話呢?
今年的兩會,第一次引入"手機簡訊提案",被認為是首次以無線網際網路的方式,讓每個公民成為"名譽代表"和"名譽委員",講心事,說真話,參與重大政治活動。全國人大常委會新開通的"人大新聞網"、"中國政協網"與人民網合作,辦了一個以手機為終端的無線新聞網,即以手機簡訊來播報兩會新聞。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三月啟動了手機用戶的兩會服務,8元人民幣一月,對每一位用戶發送兩會訊息。交流是雙向的。這一服務也要"反映百姓心聲", 即以最快捷的方式,接受手機用戶的兩會熱議、兩會留言。這被稱為"手機簡訊提案"。
高科技顯民意
不少主流傳媒也紛紛全天候開通完全免費的"全國兩會簡訊平臺"。中國移動手機用戶將簡訊發送至18967150,中國聯通手機用戶發送至92687150。這一"全國兩會簡訊平臺",三天內就收到4000條簡訊。有手機用戶說,近年百姓用水用電等公用事業和服務類價格的漲幅越來越大,百姓在過日子的壓力下已難以喘氣;有手機用戶說,身邊因賭博家破人亡,因賭博貪污受賄的事太多了,立法禁賭,迫在眉睫;有手機用戶說,社會公平應做到教育公平,政府盡快解決農村貧窮人口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接受教育問題;有手機用戶說,不少地區興起的建設豪華政府辦公場所歪風,"形象大樓" 有損政府形象;北京蘋果園地鐵口黑車(非法出租車)特多,交通混亂,黑車車主為逃避攝像頭拍到他們違章停車,或卸去車牌或遮擋車牌,希望有關部門根治…… 關注關心,遠憂近慮,公民紛紛發簡訊到公眾平臺,對國家大事,對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發表建議和看法。
這是新興而顯要的民意表達渠道,"簡訊輿情"正對中國大陸的政治生態,產生潛在影響。公民有說話的平臺了,但公民提出問題的解決還不知何年哪月,儘管如此,至少有了表達的渠道。"簡訊彈指間,溝通零距離。"把手機簡訊這一精靈,稱為電視、報紙、廣播、網路四大媒體之外的"第五媒體",可能為時尚早,但它成為人們生活中一個新媒介,成為溝通交流的另一個平臺,卻已是不爭的事實。
中國大陸一年手機簡訊發送量,已居全球第一。2005年春節7天假期,共發送100多億條,語絲在指間流淌,真情在風中蕩漾,人們透過做"拇指體操"來傳遞彼此間的情意。據中國國家信息產業部的統計,中國大陸手機簡訊大幅度增長始於2000年,是年發送量10多億條, 2001年發送189億條,2002年發送900億條,2003年發送1371億條,2004年發送2178億條再創新記錄,比5年前增長210倍。
如今,每天有無數信息在"漫天飛舞"。簡訊講究言簡意賅,三言兩語,正和越來越多的人親密接觸,漸漸成為一種"拇指文化 "。據統計,2004年中國的固定與行動電話用戶總數超過6億戶,手機用戶超過3.34億戶,佔電話用戶總數的一半以上,至少有5500萬人使用手機簡訊業務。手機簡訊發送成功是1992年,英國在GSM網路上透過計算機向手機發送的。中國是簡訊使用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來自世界GSP協會的統計,2003 年全球有手機簡訊5100億條在空中流動,其中中國大陸佔全世界簡訊量的1/3。
"簡訊時代"已經到來,簡訊堪稱"新民間文化運動"。從1998年手機簡訊業務在中國大陸開通以來,手機簡訊作為一種便捷、經濟、及時的信息交流方式,越來越多地"滲透"到生活中,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簡訊的流行這一文化現象,是一種新生活方式的興起,難怪北京當局也關注這一傳播方式,將手機簡訊運用到人大和政協兩會了。
中國事務特約撰稿人 江迅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BB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