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歷朝歷代的列祖列宗,上到王侯將相,下到黎民百姓,都是對姓名極端重視愛護有加的,不僅「行不改名,坐不改姓」,還發明瞭「字」和「號」,在各種場合去避諱,維繫血緣,秉承祖宗。除了皇上賜的姓,自己萬萬不敢亂改--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還不敢損傷,更別說姓名了。
其實,現代人也還下意識地保持著這個優良傳統,比如誰跟誰急紅眼了,就會說「如果怎麼樣,我就不姓某」!又或者誰跟誰急了,就會說「姓某的,我跟你沒完」!
從這個角度理解「五姓老太」為了「正姓」而和公安部門較真,是一個文化學上的角度,而只要設身處地替她感同身受一下,不斷證明自己姓什麼不姓什麼這種日子能熬上20年,非偉大的女性不可。在向「五姓老太」致以崇高的敬意的同時,又聯想起前段時間為更換「二代身份證」,公安部門查出數以千計的姓名登記錯漏個案,和昨天剛剛披露的錢鐘書的「鐘」原來是「衷」的大烏龍來。
姓名登記和使用上的陰差陽錯,往深奧上扯,就反映出古文明在現代社會傳承中的一些遺失和淺薄,往簡單上歸納,就是接觸姓名的人,包括當事人對姓名本身的不以為然和不甚了了,加上接連兩次對漢字的簡化,弄到連國學大師錢鐘書的名字都被整個社會誤稱了40年。
以繁雜偏僻的字為姓的,背後也許是一個種群的繁衍生息,甚至是一個文化脈絡,就因為圖個省事,不去深究而簡而化之、代而用之,於文化上是一種可惜,於祖宗上是一種失敬,於國民精神上是一種粗糙。如果連個姓都堅持不下去,還能夠堅持什麼呢?
拿「五姓老太」的例子來說,歷史原因造成的誤會,到現在的戶籍警那裡,一下子正本清源,是值得稱讚的。而類似「五姓老太」在姓名上遭遇麻煩的人,如果繼續將錯就錯不當回事,就不值得稱讚--想想爺爺的爺爺、奶奶的奶奶為了傳宗接代動了半天腦筋,終於姓到你這兒,結果一招就給廢了,如果他們在天有靈的話,真是要欲語淚先流的。頂天立地一個人,姓甚名誰可絲毫不能含糊啊!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熱點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